—01—
公元前134年,西汉名将周亚夫的儿子悄悄置办了500副铠甲,以备其父去世之后陪葬之用。为什么要“悄悄地”呢?因为根据《汉律》规定:私藏铠甲,是谋反之罪,按律当诛。
即使触犯法律也要为父尽孝,他应该是个好儿子;可惜,却不是一个好老板。也许是手头缺钱,也许是飞扬跋扈惯了——周亚夫之子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
这可就有点不够意思了。于是被人告发:私藏铠甲,意图不轨。
汉景帝知悉此事后,根本不给周亚夫父子解释的机会,全部下狱、从重问罪。
刚开始的时候,耿直的周亚夫还辩解到:“我买这些铠甲,是为了死后陪葬之用,不是谋反”。
因为当时虽然法律明确禁止私人买卖铠甲,但是许多将军都会像周亚夫一样,购买少许作为陪葬之用,朝廷也没有真的追究过。所以在周亚夫心里,这根本就是狱吏没事找事。
但是,已经得到最高指示的廷尉根本不给周亚夫进一步辩解的机会,并且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即使你活着不造反 死了也要造反!
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事已至此,周亚夫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愤恨不已,于是绝食五日,吐血而死。
—02—
对于周亚夫的死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功高盖主,赏无可赏“ ,死亡是他唯一的归路。
诚然,周亚夫的家族对于大汉王朝来说,确实已经居功至伟了。他的父亲周勃既是开国功臣,又平定诸吕之乱,有拥立文帝继位之功;而周亚夫自己更是平定”七国之乱“的第一功臣 。一个家族能够两次再造社稷,确实已经功高莫赏了;兔死狗烹,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细读历史你会发现,周亚夫之死绝对不是简单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他的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周亚夫这个人啊!最大的缺点就是:恃才傲物、不懂政治。
当年,汉文帝检阅细柳营时,周亚夫就以”甲胄在身“为由,不向文帝行君臣大礼。虽然文帝没有说什么,但是当时就有御史大夫检举了这一不臣行为。
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更是不顾亲疏远近之别。竟然以窦太后最为喜爱小儿子的梁武王为诱饵,牵制吴楚叛军。虽然最终取得了七国之乱的胜利。但是,他也因此上了窦太后的黑名单。
—03—
如果上面几件事情,只是说明了周亚夫性格耿直、不通人情的话。那么下面这几件事,就很能说明其死因了。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储君。这时候满朝文武,就两个人激烈反对。一个是魏其侯窦婴,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周亚夫同学。
窦婴反对废除刘荣是他的职分,因为窦婴彼时的官职是太子太傅,也就是说窦婴在替自己的学生鸣不平。
而周亚夫之所以反对,可能就是坚持自己一贯的作风,只问对错,不管政治。因为以当时的情形来看,栗太子刘荣确实没有被废的理由,所以周亚夫反对。
初,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资治通鉴》
后来,窦太后向景帝提议,封皇后的长兄王信为侯。周亚夫又站出来反对,说高祖有言,”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兄长,但是没有功劳,不应该封侯。景帝一脸黑线,无奈取消了此事。
帝默然而止——《资治通鉴》
不得不说,周亚夫真是”厉害“,凭借一己之力,得罪了全部的大汉后族。不仅驳斥了窦太后的建议,更是堵住了王皇后一家子的荣华富贵。
不久之后,”小鞋“就来了——周亚夫因为再次反对景帝,而丢掉了丞相的职位。
—04—
可是周家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周亚夫已经赋闲在家,汉景帝依然放心不下。
于是,在自己去世不久之前,景帝摆了一场”鸿门宴“,而被邀请的客人就是周亚夫。
帝居禁中,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资治通鉴》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故意不给他餐具。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早就该意识到这是生死考验的危急关头了。赶紧叩头谢罪都来不及,可是周亚夫却个性十足,直接拍拍屁股就走了。
汉景帝一脸黑线,终于说出了周亚夫必死的原因:此非少主之臣(我儿子压不住他)!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周亚夫在汉景帝那里的形象:
一、周亚夫家族势力庞大,在军中实力非凡,能够拥立君主;
二、周亚夫恃才傲物,不把皇族放在眼里。早前就敢不向先帝(汉文帝)行礼,而后又以我弟弟梁武王做诱饵,更别说他对后族的轻视了;
三、周亚夫有”反骨“,朕说什么他都反对,尤其是他还反对过刘彻继位!
现在,还用再说什么吗?
”七国之乱“刚刚平定时,汉景帝也许真的很看重周亚夫,不然的话,也不会让他做丞上相之位了。可是,周亚夫不懂政治,处处喜欢”标新立异“,势必导致帝王不喜。而当他反对汉武帝刘彻继位时,其实他的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