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村和黄村紧邻,两个村子都不大,刘庄村人家不到300户,满打满算1000人上;黄村更少,200来户,不足千人。按照上级要求,两个村要合并,村干部们对合并后的村名很在意,合计来合计去,最后确定叫“刘黄村”。
合并村的村名报到了镇政府,办事员是个马虎眼,电脑录入时生成了“硫磺村”,很难改过来。镇长笑笑说:“硫磺就硫磺吧,这名儿响亮,说不定还能引来金凤凰呢!”
你还甭说,真是歪打正着,南方有个客商金老板网上看到了此名,很感兴趣,以为此地盛产硫磺,辗转给镇政府来电来信,说近期要慕名前来考察,适当时机洽谈合作事宜。
镇长一听这事慌了,急忙召来村干部商量对策。先前的刘庄村也是现在的刘黄村村主任刘能是个瘦子,长得也矮小,猴精猴精的。这会儿,他挠挠后脑勺,说:“这事好办。咱这儿虽不产硫磺,也无其他矿产资源,可是咱们生态好啊,这沟沟汊汊一眼望不到边的杞柳条儿,碧绿绿、金黄黄的,也是合作开发的好资源呢。咱给他推介杞柳产业就是了……”
那天,金老板一行来到了镇里,还带来了地矿和环保方面的专家。一听镇长实话实说,心里不由凉了半截,饭也不想吃,就要打道回去。
刘能一看势头不妙,忙解释:“金总,刘黄村确实无硫磺。不过,俺们村的生态好,是风水宝地啊!”
刘能瞄着金老板的眼睛一亮,便滔滔不绝地侃开了……
原来,这刘庄村和黄村紧傍着蜿蜒南去的沂河,大部分耕地都在沂河岸边,土质含沙量高、透水性好,极适宜柔韧性强的杞柳条儿生长。每年开春,株株杞柳铆劲儿贪长,那丛丛黄绿新鲜、亮丽,把原先灰蒙蒙的田野层层叠叠涂满了,好一片蓊蓊郁郁的风景啊!乡亲们用特制的快镰收割下一丛丛柳条,剥去黄绿色的皮儿,现出光洁、柔软的白柳条儿。从前,乡人靠平编、勒编、绞编、缠编等传统技艺,编织诸如粮囤、簸箕、笊篱、条箱、果篮等农家日常用品,自产自销,维持生计,所谓“编筐打柳,养家糊口”。后来,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但是因花色品种单一,销售渠道狭窄,杞柳产业的发展始终不温不火,村里几家柳编企业也是半死不活的撑门面。
金总听了一番介绍不由感兴趣起来,连连说:“刘黄村里无硫磺,好、好,太好了!”打心里,他对投资高耗能、重污染而且环境治理代价大的矿产项目,也没底儿,听了刘能如数家珍一般的“忽悠”,饭也顾不上吃,就急不可待地要去考察。
考察了两个村的杞柳生产基地,参观了两个柳编工艺品企业,金总不由精神为之一振。“守着聚宝盆,却去讨饭吃。你们那些黄柳条白柳条,就是一根根金条啊!”他眉峰一扬,感慨道,“我要和你们合作办厂,开公司,线上线下全面代理你们村的柳编产品。不过你们的柳编产品品种太单一,缺乏艺术气息和时代感,我要成立柳编产品研发中心,创意设计柳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到时我的办公室我的会客室,乃至公司会议室全部换成风格迥异,朴实简约,美观大方,高品位、高格调的柳编用品……”
这番话,说得镇长和刘能热血沸腾,信心满满。
“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也算个条件吧。”金总话锋一转,“你们这个村名得改,必须改!”
镇和村的干部们大眼瞪小眼,半张着嘴,静听金总的下文。
“什么硫磺村,瞎编,糊弄人!”
刘能忙接话茬儿:“不如金老板给我们起一个既好听,又有学问的名儿。”
“那就恕我直言。你们村的杞柳长在地里金黄金黄的,收割下来,脱皮晾晒后又是白亮亮的,编制成工艺品,出口创汇,就变成了金条;柳字,谐音‘刘,依我看,不如叫’金柳村。你们想啊,有‘黄也有’刘,岂不两全其美?”
镇长和刘能笑逐颜开,连连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