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的韭

[ 现代故事 ]

在川西龙王镇,流行着两句惯用语:规矩的规,老九的韭。前者意思是“没问题”,后者意思为“顶呱呱”。

老九姓梁,是龙王镇韭黄种植大户,也是该镇韭黄种得最好的人。菜贩子们经常到他的地头转悠,为的就是收购他种出来的优质韭黄。别人种韭黄,一年也就收四五茬,老九却能收六七茬,亩产达一吨以上。更奇的是,他种的极品韭黄——四色韭,虽然一年只收一茬,但价格是猪肉的九倍,贩子们更是预订到了三年之后!

这个龙王镇,历来有种植韭黄的传统。到了清初,该镇韭黄更是因其色润干爽、肉嫩细滑、味香浓郁等独特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咸丰皇帝贡菜。自此,龙王韭黄享有“贡韭”之美誉,种植规模更大。

梁家经过摸索,培育出了罕见的四色韭黄。这也有个故事。到了梁老九,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第一年的四色韭才割完,贩子们就争先交第二第三年的四色韭定金了。

什么是韭黄?就是在韭菜生长过程中,盖上草帘子遮光,让它在黑暗中生长。因为没有光合作用,无法生成叶绿素,长出来的叶片便是金黄色的,这就是韭黄。可梁老九种出的极品韭黄,却有四种颜色,从根部至叶梢依次为白、黄、绿、紫,这在清一色的金黄色的韭黄中十分醒目。物以稀为贵,所以格外好卖,供不应求。“老九的韭”也就成了“顶呱呱”的代名词。

有人想拜老九为师学种四色韭,那是与虎谋皮;有人溜进梁家想偷什么种韭秘笈,无,因为种植技术都是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载,一些经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村上想叫老九公开种植四色韭的技术,在全村推广,老九以“商业秘密,恕不外传”为由,予以拒绝。

老九这么多年一直独领风骚,风生水起,按说应该愉快,但他也遇到了烦心事,那就是梁家这门种植技术后继无人。

老九儿女双全,可四色韭的种植技术,梁家从来是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婿。偏偏儿子梁城对这门绝技不感兴趣,还讥之为“雕虫小技”!

当年,梁城报考农业大学时,老九竭力反对,说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跳出农门,当初给你取名梁城,就是希望你以后成为城里人,考农大,一辈子还得跟农打交道,还不如直接跟我学种韭黄,免花那冤枉钱。但梁城倔强,还是报了农大。老九便退一步,叫他读农大中的蔬菜学专业之韭黄方向。可儿子偏偏跟他作对,报了果树栽培专业。

“果树栽培,种果树谁不会呀?挖坑、放苗、回土、浇水,还要去学四年!学会了,我们这平原地带也没法种果树。就是种了果树,水果销路也没蔬菜好;水果可吃可不吃,蔬菜就不同了,一日三餐,人们必吃,而且韭黄……”

梁城冷冷地打断他:“那只是你的想法,并不代表我。”

大学毕业,老九又叫儿子回来种韭黄。梁城说:“韭黄是果树吗?专业不对口嘛。”跑到邻镇,承包百亩荒山,种植洪福杏去了。

“承包荒山,还一百亩,说得轻巧,你哪来的钱?”老九惊讶道。

“放心,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各种优惠政策。”

“原来你贷款!别忘了,贷款是要还的!如果种杏失败,你上哪儿还钱去?就算种植成功,你一种就是一百亩,杏子同时成熟,又不耐贮存,你销得赢?韭黄就不同了,分茬收割……”

“三句不离本行啊,我看你所视皆韭黄也!照你这么说,只有全国人民都种韭黄你才高兴?那为什么村上叫你公开四色韭黄的种植技术,你又不愿意?”儿子反唇相讥。

老九被噎了一下,继而怒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时你的烂杏给我沤粪我都不要!我供你读完大学,义务已尽,你甭想再从我这儿拿到一分钱!我这点儿老本,可是一根根韭黄挣出来的!”

“老爸敬请放心,我不是啃老族!”

父子俩不欢而散,各忙各的,平时也不打电话。

老九知道,果树栽培前期投入大,前三年基本没有收益,因为果树都要生长三年后才能初挂果。这三年我不给你一分钱,你那百亩杏园玩得转?到时只好乖乖交给我种韭黄,我趁机把四色韭的种植规模扩大。山地韭黄跟平原韭黄的风味又会不一样。

想到这儿,老九就带上妻女到刚割过韭黄的地里去给韭黄的根部培土,施上农家肥,浇足水,之后把倒V状的草帘子扣到韭黄地上。至于那块四色韭,他要趁女儿不在旁边时,再一个人去侍弄。四色韭虽然产量低,亩产一百斤左右,可这东西贵呀!

转眼到了秋天,梁城不但没向父亲要一分钱,所承包的百亩山地还有了收入。当然收入来源不是杏子,而是韭菜。

原来,梁城承包的百亩山地是梯田,并没花一分钱,而是采用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分红。春天把优质洪福杏苗栽下后,因植株宽达五米,梁城便和女朋友一起,叫人把梯田开成一行行,之后撒上韭菜籽,以充分利用土地。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到了秋天,这些韭菜就可以收割上市了。到了冬天,梁城盖上地膜增温,韭菜继续生长,继续挣钱。

赚到钱后,梁城就在所承包的梯田全部盖上钢架大棚,把所种的洪福杏全部囊括进去。考虑到日后果树的生长需要,这些大棚都比蔬菜大棚高。有了大棚调节温度,里面的果树和韭菜生长更快。其中的一半韭菜用于捂韭黄。捂韭黄也不用传统的草帘,而用黑色塑料薄膜,遮光性更强,捂出的韭黄品质更好。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