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吃不吃,古人也纠结

[ 历史故事 ]

近年来,“世界讨厌香菜日”流行了起来,这个日子似乎备受那些不爱吃香菜的朋友们的欢迎。

关于吃不吃香菜的话题,古人其实也很纠结。起初,香菜其实可以代指很多植物,如刺芹、香薷等。但也许是芫荽过于出众,在流传中,“香菜”的称呼逐渐成了芫荽的专属,一提到香菜,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芫荽。

芫荽也有很多别称,比如盐荽、香荽等,但它最早的汉语称呼是“胡荽”,盖因它的原产地在西方,学者考证:香菜原产于西亚或南欧。但香菜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早,晋代人张华在《博物志》里说:“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胡荽。”

也有人考证:香菜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比张骞的时代晚。可古人实在不知道谁干了这件好事,便把功劳记在了张骞身上。晋代陆翙在《邺中记》里记录了一个和香菜名称有关的故事石勒是胡人,听不惯身边人说“胡”字,于是把带“胡”字的事物名称全改了,胡荽被改为了“香荽”。或许,香荽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通俗的叫法:“香菜”。

由于味道神奇,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香菜已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提味菜。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应该是个“香菜粉”,他在《齐民要术》里不仅教大家如何种香菜,而且还教大家如何吃香菜:作胡荽菹法。“菹”是腌制的意思,就是教大家腌香菜:“汤中渫出之,着大瓮中,以暖盐水经宿浸之。明日,汲水净洗,出别器中,以盐、酢浸之,香美不苦。”用开水沥过,再用温盐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搭配盐、醋一起吃,非常香美。

生吃香菜在吃鱼时尤为常见,古籍《大业拾遗记》里记载了唐朝的一道名菜“金齑玉脍”,这道菜以吴郡八九月霜下之时的鲈鱼为食材,然后将鱼肉与香菜花叶相拌,再加上金橙汁水制作而成,金齑玉脍号称唐朝的第一鱼生。

元代人吃香菜很有讲究。陈元靓编的《事林广记》里记载了很多需要用到香菜的菜肴。比如吃鱼脍,也需要以鲜鱼为食材,鱼肉切丝,加上萝卜和姜丝,最后摆盘时加上生香菜芫荽妆点,再蘸着醋吃。

《事林广记》里还有一道元代名菜“聚八仙”,这需要将众多食材切丝汇在一起制成,再配以芫荽做青头,吃的时候用醋或芥辣浇入其中食用。这道菜食材丰富且极其考验刀工,不仅好吃还能醒酒,香菜在其中不仅是点缀,更起了提味去腥的作用。元朝的营养学家忽思慧在专着《饮膳正要》里也有强调:“香菜与诸菜同食,气味香,辟腥。”

此外,香菜还有一些别致的吃法,比如泡茶,古人们喝茶喜欢在茶中加入配料,其中就有一种“芫荽芝麻茶”,就是往茶里加入香菜芝麻调味,这一定是一杯味道极其浓郁的茶。

然而,不同的人对于香菜的感觉可能会有不一样。明朝的植物学家屠本畯通过调查研究,写了一首《蒝荽》,其中就有:“臭如荤菜,脆比菘苔。肉食者喜,藿食者谐。”对于喜欢的人来说,香菜就是人间美味;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恐怕避之不及。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种食物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香菜更是这样,有人对它爱得深沉,有人却不习惯它的味道,现代人如此,古人也一样。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