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过了江东,能不能翻盘?

[ 历史故事 ]

公元前202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面临缺兵少粮的绝境。

仿佛等着看项羽的笑话一样,汉军设下“四面楚歌”之计,也就是让包围项羽的汉军连夜高唱楚歌。项羽误以为楚国都被汉军占领,害怕继续固守阵地,会被汉军一锅端,便带领八百多人趁夜色突围。

在咸阳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仓皇逃命的一天,身后数十万汉军的统帅,就是曾经坐在主席台下鼓掌的刘邦。逃命路上的项羽在想什么,没人知道,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估计是:命运啊,太喜欢捉弄人了。

跑路到天明,项羽周围只剩下百余人,而死死咬住项羽不放的,是卖布出身的灌婴,以及灌婴率领的五千骑兵。随后项羽分兵,三战三胜,杀近百人。项羽只为证明是天要亡他,而不是自己军事能力的问题。

突围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劝他:“江东虽然小,但也有千里土地,数十万人口,足以称王立国了,您赶紧过江吧。”

项羽不愿意过江。

当初和八千江东子弟去打天下,现在江东子弟都死在外边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回去,太羞耻了。即便江东父老承认项羽是王,他也不好意思发号施令。于是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五名汉将瓜分了项羽的尸体,然后以此为凭证,都被刘邦册封为侯。

千军辟易的西楚霸王,就此烟消云散。

项羽死了,但人间依然有他的传说,后世无数人在幻想,如果项羽听了乌江亭长的话,到江东继续称王,天下是否会不一样?

一千年后的唐朝诗人杜牧,赴任池州刺史的时候路过乌江亭,写了一首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再过几百年,金兵入侵宋朝,才女李清照南下路过乌江,也感叹项羽自刎的悲壮,写了一首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管他们的诗里有什么讽刺和暗示,起码杜牧和李清照都心疼项羽,并且对项羽寄托了无限希望,认为他只要到了江东,大概率能翻盘。

但问题是,项羽真的有机会翻盘吗?

争霸天下是要打仗的,而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人口。

如果经济不发达,便不能保证军队的后勤,人口不多就没有足够的兵员,更缺少经济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所以在争霸天下的路上,经济和人口,往往比统帅的军事能力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项羽很能打,那么江东的经济和人口,能不能支撑起项羽的野心,让他继续称霸甚至反攻?

秦汉的资料流传下来的不多,现在很难找到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用汉朝的资料参考一下。

《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意思就是,江淮以南的千里土地上,地广人稀,农业生产仍为刀耕火种的方式,粮食产量非常低下。如果粮食不够吃,人们就去摘果子、捕鱼,反正遍地都是。所以,江淮以南基本饿不死人,但是想大富大贵也很难。

整体来说,经济条件一般,人们没什么奋斗意志,如果不是乱世争雄,大部分人都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

黄河流域的经济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财富汇聚的重地。

《史记·货殖列传》里说了:

“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巴蜀亦沃野……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燕)鱼盐枣粟之饶。”“邹鲁……颇有桑麻之业。”“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

这些话的意思更简单了,虽然关中只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人口也只有30%,经济总量却占汉朝的60%。而四川、辽东、山东和河北等地,都有各地特色产业,足以支撑起地方经济。

换句话说,整个黄河流域的经济总量,几乎占到汉朝的80%以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