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另一起“玄武门政变”

[ 历史故事 ]

玄武门下聚集了500羽林军

历史在此主导了玄武门之变。而事实上,洛阳玄武门的故事同样精彩。

神龙元年(705),李显与张柬之等宰辅重臣正是从这道城门杀入大内,逼迫武则天退位,还唐于李。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神龙政变”。

705年2月20日,洛阳玄武门下,聚集了一众将领和500羽林军。

这时的国号是周,称帝15年的武则天已81岁了。从660年和唐高宗一起临朝开始,到神龙政变前夕,武则天已经统治中国45年。垂暮之年,兼有疾在身,臣子们很关心继承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也有过考虑。立儿子(李显、李旦)还是立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她犹疑不定。

698年,突厥犯边,武则天募兵抗敌,结果招不到兵,后改为太子挂帅,很快就募到5万余人。武则天据此判断民心思唐,所以在这一年,她迎回李显,立为太子。

迎回李唐后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将江山托付给他。事实上,武则天此时对继承人的问题仍是举棋不定。所以接下来,她才会听信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二张”的片面之词,打击“太子党”。比如,二张称,曾任太子左庶子的宰相魏元忠等人密谋让太子篡位,取代武则天。魏被贬出京。离京前,有好友送行,又被诬为团伙谋反,武则天立即让有司速速审理,并提前给定了调,说“兹事皆实”。这哪里是审案?是想走个过场罢了。

之后,东宫重要官员多被外放。

武则天的种种举动都让人怀疑她是不是要对李显下手?在废立太子、毒害子嗣方面,武则天是有“前科”的。

唐高宗最初立李忠为太子,等到武则天生下李弘后,便废了李忠,另立李弘。李弘是个有主见的人,他多次违背武则天的意愿,被武则天毒杀。之后,武则天又立李贤为太子。这个太子很有声望,但武则天想独揽大权,甚为忌惮。母子俩有了嫌隙后,李贤“无由敢言”,作一首《黄台瓜辞》,希望武则天听了能有所感: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但武则天丝毫不为所动,将李贤贬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了。武则天又立李显为太子,高宗病逝,李显做了55天的皇帝,便被武则天借故废了。

对家中其他亲人,武则天也非常绝情。李显之子重润、女儿永泰及夫婿因议论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这“二张”权势过大,最终被缢死或被下狱而死;李旦两个妃子去给武则天请安,一入宫门便再无消息,李旦什么也不敢说;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卷入谋反案被杀,自己被当作政治棋子,再嫁武氏家族……

能立,就能废。李显这个太子之位并不安稳。对一心想改周归唐的臣子来说,武则天的大肆驱逐“太子党”也让他们有了大胆的想法。

恰巧这时,武则天病了。705年2月20日,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和李湛、李多祚等联手,称张易之、张昌宗二人谋反,率领禁军诛杀“二张”。

张柬之他们率领左右羽林军500余人来到玄武门,又派李多祚、李湛及李显的女婿王同皎到东宫迎接李显。待李显到玄武门后,他们斩断门闩闯入宫内。

此时武则天正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武则天惊起:“是谁作乱?”张柬之答:“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担心消息走漏,所以没有向您禀告。”

事已至此,武则天也是无奈,只能听凭他们改周归唐。她哭着对李显说:“我从房陵将你迎回来,当然是要将这天下给你的,而五贼贪功,竟惊我到这个地步!”

次日,武则天传位于李显。再隔一天,李显复位。后来,复位的唐中宗李显还专门把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门楼改为制胜楼。

鸟尽弓藏

“神龙政变”整个过程很简单,那么,这里面谁是主谋?

张易之、张昌宗权势熏天。无论是李显、太平公主,还是武家,都曾吃过他们的亏。在这起政变中,李显一方深度介入是看得到的,同时,也隐约可见太平公主游走于李、武两大阵营,这才有了双方齐心协力之举。

从目前出土的多方神龙元年宫女碑碑文看,在这起政变中,宫女和内官们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武则天能在宫中左右逢源,与其费心经营宫人关系有密切关联。在她还是昭仪时,便曾多方交结宫人,皇后与嫔妃所作所为,她都能“得辄以闻”,第一时间知道。她能扳倒敌手,也得益于这帮宫人的助力。等她大权独揽之后,她也多方利用宫人,如此一来,宫人便也有了操纵政权的力量。在政变中,这些宫人负责宫内外联络、传递消息。武则天时期,间谍遍布内外朝,却对张柬之的秘密行动毫无察觉,这也是宫女为其掩护所致。

而在政变后,武则天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非但没有遭到打压,反而前途一片光明,深得李显信任,其去世后,太平公主赠巨资助其安葬,这只有一种可能:政变前,她就已经背叛了武则天。

关于这起政变,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记有些不同。有的记载说是李显的被迫之举,也有记载说李显是主谋。王恺认为,参与政变的人,很多是李显的党羽,其中还有太子妃韦氏的身影。说李显是被迫的,实在说不过去。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到这年年末便去世了。张柬之等五人都被封王,但他们的权力也被剥夺了。韦后与武三思反复劝说李显,这些臣子“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不如封他们为王,“罢其政事”,这样一来,“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

“上以为然”,皇帝被劝服了。所谓鸟尽弓藏,不过如此。

而在后来与韦后和武三思的政治斗争中,张柬之遭到排挤,被流放到广东,气愤而死;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也遭流放,虐杀而死。

补充纠错
下一篇: 吉地的风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