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御才之术

[ 历史故事 ]

在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同志总是能够将部队很好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知人善任、慧眼识才,他往往能及时发现和起用那些能胜任其职的优秀军政人才。

1938年1月,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的叶飞,向主持新四军组建工作的陈毅等汇报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建设和作战情况。在仔细听取叶飞的汇报后,陈毅就许多具体情况提出了问题,叶飞对独立师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好地做了回答。就在这次汇报中,陈毅对叶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四军在江南地区扎下根后,陈毅思考最多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取得更大发展的问题。这时他想起了叶飞,决定让他这位得力战将带着一个团的兵力向江北发展。

叶飞出发前,陈毅为了避免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刁难,还亲自为他起了化名“聂杨”。后来的实战证明,陈毅对叶飞的发现和任用是极为正确的。叶飞独立工作能力强,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完全能够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他到了江北之后,广泛地联络当地的各个民间抗日武装,灵活机动地开展对日军和伪军的游击战,显着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使新四军的人、枪、款得到迅速补充,仅供给到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枪就有数百挺之多。

在新四军的江北部队得到较大发展后,陈毅感到江南、江北两处的军事斗争错综复杂,需要更多能够担当重任的人。于是陈毅又再次运用他的慧眼识才之法,这一次他发现的人才是谭震林。

陈毅向新四军军部要求派谭震林到江南地区,独立指挥东路部队,独当一面地扩充和发展东路的力量。谭震林到达江南指挥部后,十分赞赏江南部队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意陈毅在江南部队对敌斗争方式方法上的看法。对于某些同志说陈毅是所谓的“人、枪、款主义”,他明确表示反对对陈毅的错误批评。在如何应对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反共高潮问题上,他与陈毅的观点更是不谋而合,认为应该坚持“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独立自主地领导和发展共产党自己的抗日武装,保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因而根本不用理会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理干涉。

谭震林对陈毅说:“到了东路,我希望能通过办教导队等办法,尽快培养出一百名连长、一百名指导员共二百名连一级的军、政干部。”“我想在过去‘江抗’和现在‘挺纵’二团活动的基础上,争取尽快把人枪弄到一万。”陈毅听后,既惊喜又放心,他知道谭震林是很有主见、很有办法的人,说到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的。

果然,谭震林不仅出色地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逐渐成长证明陈毅的眼光是敏锐的,他发现的人才大多成为后来华东野战军及第三野战军的领导骨干。

大凡用人,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以才御才”,即通过自己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发挥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来带动下属开展工作;另一种方式是“以德御才”,即通过自己的品德威信来影响下属,只要大的原则性问题不出格,就放手让下属去展开工作,不过问过多的具体业务工作。陈毅元帅的识人用人风格就属于后者,他坦诚豁达、心胸宽阔,从来不摆官架子,特别善于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人才、影响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很少直接地去干预下属的具体工作,尤其不会对下属的工作“指手画脚”“指指点点”,而是放手地去让人才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除非是在确实需要他帮助的时候,这是一个很高的用人境界。

“以才御才”者,他的专业水平必须是团队中最高的,通过自己在专业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来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以德御才”者,他的专业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他的领导品质和领导威信一定很高,能够从思想上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两相比较,越是到了基层,就越是需要“以才御才”这种领导方式,因为在基层单位特别是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基层单位,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是很难服众的。相反,越是到了高层,就越需要“以德御才”,因为到了高层之后,对具体专业水平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一种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因而如果缺乏一种领导威信和群众公信力,即便是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水平再高,也无助于有效地实施领导、用人御人。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