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半个房间在哪里

[ 历史故事 ]

故宫里除了人多,房间也多。传说的一个梦。

关于这个梦,版本很多,但梦的内容大体上差不多:

某天,朱棣做了一个梦,梦中,他飞到了天宫,并且偶遇正在遛弯儿的天帝。天帝挺热情,带着他游天宫,游着游着,天帝突然压低嗓子,神秘地给了朱棣一个暗示:“我这天宫有10000间房哦!”刚说完,朱棣就醒了。

“10000间房?我的天爸爸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正想着,外面有人来报,说是北京的皇宫设计师问要建多少间房,朱棣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这是天爸爸知道我要建房,给我提示呢!”

既然天宫有10000间房,那一定不能超过天爸爸,但又不能建得太少,干脆来个9999间半吧,于是乎,北京紫禁城就有了半个房间的说法。

虽然传说一般都不可信,何况这还是个“传说+梦”,不过,很多人言之凿凿地说半间房真的存在,它就在文渊阁二楼楼梯间的西尽头。

这个房间是挺小的,但它能算半间房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叫“一间房”。

古人一般用“间”来表示建筑物的大小,比如面阔或者进深多少间,这个“间”指的是四根柱子围合起来的空间,称“四柱为一间”。

根据这样的算法,“半间房”难道是只有两根柱子围合的空间?但是这样的房间似乎是不存在的,而刚才说的那半间房其实也算一间,只是它面积比较小而已。

说到这里,相信眼尖的小伙伴已经发现了文渊阁的端倪,它的比例不太对,太不协调了,最西边怎么多了两扇那么小的窗户?

按照“四柱为一间”的算法,文渊阁上、下两层应该是面阔六间。

古人把奇数称为阳数,偶数称为阴数。紫禁城以皇权为尊,阳为主,所以一般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都建成奇数。同时,古人建房讲究对称性,尤其在皇宫中,建筑物做成奇数开间,有利于把正中那间(明间)的地位凸显出来,因为这里一般是皇帝专座,必须是“c位”(中间位)!

而文渊阁却建了偶数间,这在整个宫里是绝无仅有的,之所以这么建,不是当年工匠搞错了,而是源于乾隆皇帝的“矫情”。

文渊阁是乾隆的藏书楼兼阅览室,这里存放着《四库全书》,整个阁的设计仿照了宁波的天一阁。

天一阁修建于明嘉靖年间,最早是兵部侍郎范钦的藏书楼,被誉为民间藏书楼的典范。

乾隆当年下江南特别喜欢天一阁,所以回宫后下令仿照天一阁建成了现在的文渊阁、文澜阁等藏书楼,因此六间的设计源头在天一阁。

可单建成六间没法凸显中心明间的地位,所以为了仿照天一阁,兼顾对称性,同时凸显出中间明间的地位,工匠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这个办法,把最西边做成一个超小间,这样从外观看,还是五大间的格局,明间依然在中间。

这个办法看起来有点自欺欺人,但乾隆很满意,或许有时候人活在谎言中,只要自己相信,也会开心快乐,挺好的。

既然半间房的说法不成立,那么故宫里到底有多少间房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都用了这个数据。

不过,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用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走遍故宫几乎所有的房间,得出的数字是9000多间,很多媒体将单先生称为“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间的人”。

不管8000间还是9000间,房间数就是个数字,我们去故宫更应该关注的,是每间房上所承载的故事、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故事,它们比数房间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