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移民经济学

[ 历史故事 ]

读《红楼梦》会发现清初的人口处于四处往京城流动的状态,而且波及范围相当广。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大量移民流入一个地区也会鼓励新工人可以使用的资本流入、技术或生产流程进步。因此,劳动供给增加了,但劳动需求也增加了,从而移民的工资效应减弱了。”

清代前期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由于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加之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朝代,乾隆六年,当时的人口就突破一亿大关。人口的增加引起耕地严重不足,失去土地的人们只能流落四方,他们被称作“流民”,像贾府这样在京城的豪门大户自然是他们落脚的对象。

贾府的荣、宁两府,佣人不下千人,各工种门类齐全,而他们的薪水和劳动报酬却少得惊人,每月都是一两银子不到,只几百钱或更少。有一大批是只管吃饭,糊糊嘴而已。

正如曼昆所言“移民的工资效应减弱了”。那么试问:这些人给贾府带来了什么样的资本、技术和生产流程的进步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姑苏来的一帮戏子,带来了戏曲和歌舞技艺;贾探春采取“大观园经营承包制”,让那么多有技能、有专长的老妈子、嬷嬷和她们的男家丁,派上了用场,有了用武之地。而贾府又出了什么?除了不给报酬,只是出了荒废不堪的田园,这是贾府的固定资产。而这帮佣人一年下来,就挣来四百多两银子的收入。

史料载,清朝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1690—1795年),这一百年间,各种物价全面上涨,但是有一种价格没有上涨,这就是劳务价格,也就是工资。学者指出:劣质工资效应,是贾府败落的又一原因。试想,一艘封建大船在海上颠簸和航行,只有主人悠闲自得,而叫机长、大副和船员们忍饥挨饿,那大船迟早是要沉没的。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