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明朝水师亮剑

[ 历史故事 ]

一、

万历十年(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发生“本能寺之变”,不久之后,丰臣秀吉接替织田信长,成为织田氏实际上的掌权者。万历十五年(日本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征服日本九州,统一日本。他企图以九州为基地,首先征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为此,丰臣秀吉还特地向海盗汪直的遗党询问当时中国的情况。据朝鲜《宣祖修正实录》记载:“琉球国遣僧入贡,关白(丰臣秀吉)赐金百两,嘱之曰:‘吾欲远征大唐,当以汝琉球国为引导。既而召曩时汪五峰(汪直)之党问之,汪五峰者,以中原人尝导犯江浙者也。对曰:’吾等曾以五百余人自南京劫掠横行,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还,唐畏日本如虎,灭大唐如反掌也。关白曰:‘以吾之智,以吾之兵,如大水崩沙,利刃破竹,何城不摧,何国不亡,吾帝大唐矣。”

听了汪直遗党的回答后,丰臣秀吉信心大增,积极备战,并颁布船舶征发令,在日本各地征招船只和士兵,并联合在日本的基督教势力,以允许传教士到朝鲜、中国传教为条件,换取西洋人的火绳枪、火药等军事物资。此外,在日本从事奴隶贸易的葡萄牙商人也十分支持丰臣秀吉。因为随着战争乱世的终结,葡萄牙商人捕获日本奴隶越来越难,他们迫切地希望将朝鲜变为新的奴隶来源地。这些商人向日本人许诺,他们可以用朝鲜战俘来交换硝石、火药等物资。

丰臣秀吉之所以发动侵朝战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借战争之机,将日本国内的基督教大名派往战场,通过战争削弱基督教大名的实力。16世纪末,耶稣会的势力在日本异常庞大,九州的大友宗麟、有马晴信,甚至丰臣秀吉的家臣小西行长、高山右近等都是基督徒。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鲜战争爆发前夜,在日本的基督徒数量已经达到20余万人。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与丰臣秀吉所宣称的日本为“神国”、推崇“个人神化”格格不入,因此成为丰臣秀吉的心腹大患。

二、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丰臣秀吉派十余万大军入侵朝鲜。朝鲜之役正式爆发。丰臣秀吉很快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危在旦夕。于是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朝,明廷决定发兵援救朝鲜。十二月二十三日,李如松率领明军入朝参战。

早在战争爆发前夜,有关日本的情报就已经传入明朝,明政府便着手在海防方面大规模修整战备,以防御日本人的大举进犯。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明政府调陈璘为神机七营参将,次年,又充任“统领蓟镇、辽东、保定、山东等处防海御倭副总兵”,负责蓟镇、辽东、保定、山东四个地区的海防。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陈璘抵达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据守的古今岛,成功与李舜臣会师。明军水师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中朝海上的军事力量。七月,中朝联军便攻下折尔岛,成功将日军围困在蔚山、顺天、泗川等地。八月,丰臣秀吉病死。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秘不发丧,于十月下达撤军命令,在朝鲜各地的日军开始准备由海路撤回日本。

陈璘在得知日军要撤退的消息后,将联军的营地从古今岛移至左水营,占领猫岛,封锁光阳湾,并派遣水师在露梁津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基本控制了朝鲜西南部海域。九月,陈璘与副总兵刘商议水陆并进,夹攻曳桥倭城。二十一日,陈璘令全军进攻倭城下的水栅,但刘并未出兵。二十二日,陈璘继续进攻,斩获颇多。可这时刘刚刚开始制造攻城器械,要等到攻城器械造好之后,才能发动进攻,为此,陈璘等待了数日。十月一日,陈璘终于坐不住了,与刘约见,刘托词说其云梯、冲车并未造完,且援军未到,要等到万事俱备时再发起进攻。陈璘对此十分气愤,认为大军已经暴露,不如速战,便与刘约定十月三日发兵,水陆俱进,水师趁涨潮发起进攻。

十月二日,陈璘便已经开始向日军进攻。三日,陈璘与李舜臣的水师趁涨潮向日军发起总攻,但刘并未如约进攻,只是让军士敲锣打鼓,陈璘在听到鼓噪声后,以为陆军已经开始攻城,进攻更加英勇。此时,李舜臣提醒陈璘潮水将落,但陈璘此时战意正酣,欲杀尽倭寇。不久,潮水退落,明军的沙船、苍船等23艘船均在浅滩搁浅,日军因船只吨位小,所以依然可以在浅滩航行,遂将陈璘率领的明军船队重重包围。直到朝鲜军队在“暗中”用片箭(箭竿比一般的箭短,要用辅助工具发射)射击日军,明军才趁此脱离险境。

因刘不出兵而导致军队损失惨重,险些酿成大祸。陈璘十分恼怒,他冲进刘营中,撕毁了刘的帅旗,认为如果刘及时出兵,则倭城可以攻下,水军也不至于损失惨重。此后陈璘便放弃攻城,继续围困日军。

三、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西路日军集结松岛,准备逃脱,但被在猫岛的中朝联军所阻挡。小西行长便在日军中挑选精兵,组成冲锋队,企图强行突围,但均被中朝联军击退。见突围不成,小西行长便向陈璘乞和,被陈璘、李舜臣拒绝。无奈之下,小西行长向岛津义弘求援。岛津义弘率战船500余艘、士兵1万余人,约同附近的日军水师,于十八日夜分头赴援。

在侦察到日军的援军后,陈璘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不再围困日军,转而优先进攻援军,派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乘巨舰3艘,协同李舜臣为前锋,进攻日军。

二十四日,日军舰队在观音浦停泊。陈璘率船队冲进日军战队,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战斗中,日军战船鳞集,包围了李舜臣的座舰。陈璘见李舜臣被围,便换乘朝鲜船,冲入日军的包围圈,奋力救援李舜臣,但日军势众,不久又将陈璘的战船包围。这时,两名日军跳上船头,被明军用镗钯刺中胸膛,跌落水中。陈璘令明军发射火炮,射击船舷两旁的敌舰。日军见此仰放鸟铳,企图攻击船上的明军。陈璘又令明军将身体躲在挨牌之后,等到日军靠近,便起身用长枪俯刺,刺死日军千余人。

战斗中陈璘突然鸣金收兵,日军不解,稍稍退后。陈璘命人在船只高处放喷筒点燃日军船只,由于此时正值大风,火势异常猛烈,周围的敌船皆被点燃,大量日军被烧死,海水尽赤。

此时,李舜臣成功突围,前来与陈璘会合,在途中射死一名金甲倭贼,日军稍退。明军老将邓子龙率壮士200人,登上朝鲜船,奋勇杀敌,其船不幸被其他船所放的火器点燃,日本人趁机登船,邓子龙力战而死。陈璘与李舜臣会合后,令中朝联军发射大炮,轰击倭舰。被炮火覆盖的日军舰队多艘船只沉入海底,日军逐渐失去战斗意志,开始向南方溃逃。李舜臣趁势追击,但被日本人的火绳枪射中胸口,不幸阵亡。临终前李舜臣命令麾下将士秘不发丧,继续追击日军,烧毁倭船200余艘。岛津义弘率领残余倭船百余艘遁入外海,经过中朝联军一天的追击,只剩下50余艘船狼狈逃走,其余倭船均被联军烧毁,万余日军尽数沉入海底。小西行长趁海战之际,率军成功逃脱。

露梁海战后,陈璘继续追击残存的日军,日军撤退到锦山,坚守不出。不久,日军又渡海躲藏到乙山,乙山悬崖深邃,道路艰险,明朝陆军不敢前进。于是陈璘率部在晚上悄悄潜入,包围了岩洞。等到天亮,火炮齐发,日军惊慌之下逃往后山,陈璘军恶战日军,日军败退,陈璘奋勇追歼,将敌人一网打尽,共斩获1100颗首级。

露梁海战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海战,中朝联军成功截击了从朝鲜返回日本的日军,重创了日本的海上力量。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