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扁担

[ 现代故事 ]

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已是夜半时分。豆腐三开了堂屋门,习惯性地抬起双手去捧拿架子上的金扁担,突然,他一下子愣住了:架子上空荡荡的,金扁担不翼而飞。他赶紧叫醒老婆,一同满屋满院到处翻找,鸡圈牛圈,各掎角旮旯都找了两三遍,还是不见金扁担的影子。

豆腐三长叹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他马上推断:肯定有人以为那是条真的金扁担,趁晚上人多杂乱,把它给偷去了。这时候,他老婆慌忙喊着报警,因为自从乡村旅游开发,进山来村的人日益见多,县公安局就在村里设了一处治安警点,每天都有警察值班。

豆腐三按住老婆拿起手机的手,摇头说:“不妥不妥。拿走扁担的肯定是今天来学做豆腐的人,也不只是一个人,外人不会偷走一根扁担。”他似乎有了一个找回金扁担的妙计,对老婆说:“丢扁担的事,对外不要声张,看我明天的办法,如果不行,再报案不迟。”

豆腐三居住的村子叫紫草峪,四面环山,一条蚰蜒小路与外界相连,他是当地出了名的做豆腐的高手,卤出的豆腐不管是清煮还是油煎,都能飘出一种特殊的香味,闻之让人垂涎欲滴,食之让人放不下筷子。

可惜好酒也怕巷子深,豆腐再好,架不住紫草峪地僻人少,而且能经常吃得起豆腐的人家没有几户,他只好每天挑了一副担子,翻山越岭到外村叫卖,也由此练出一副好嗓子,只要他走出村子,站在村口向着山外一声吆喝:“豆——腐——喽——!”四面回应,在山间久久回荡。于是,他便趁着这工夫,蹚过村前的小河,上了另一个叫甜草峪村的山路。

豆腐三本名陈三,邻居们图口顺,都称呼他豆腐三。山里人直接用钱买豆腐的少,多数都是用地瓜干、黄豆、小米换,豆腐三每天挑着上百斤的担子出门,回来经常是二三百斤的山货。他一个精瘦的身板,能挑着这么沉重的山货走几十里山路,全靠了肩上这条扁担。

据说,豆腐三用的这条扁担传了五代人,长约两米,两头上翘,如同一张弯弓,色泽金黄,外有一层很厚的包浆,拿在手上不过二三斤重,却能担负数百斤货物不折。豆腐三的父亲当年在工地上与人比赛,用它挑着三百斤的石头轻松走完上山下山两个来回,赢了一位闻名全县的大力士,获得一张铁锨的奖励,从此金扁担也名传全县。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最近几年,紫草峪突然成了自驾游的打卡地,游人们与百年石磨老碾合影,把老井台、山上那些不知年代的岩画、山楂树老梨树上的鸟窝发到朋友圈,更让紫草峪上了热搜。从此,豆腐三再也不用挑着豆腐担子翻山越岭到处叫卖了,光在家门口就忙不完。

豆腐三在外读大学的儿子又别出心裁,利用一个暑假,把一座多年不住人的石墙草顶的小院稍加改造,用树疙瘩、老树根做成桌椅,门口挂一个枣木板做的牌子,让豆腐三用绿漆在上面写了“陈家老豆腐坊”,如蚯蚓爬一般的破字,竟与他待客的粗瓷黑碗相映成趣,每天来豆腐坊品尝豆腐脑、辣椒热豆腐的人络绎不绝,过去一天只做一包豆腐,现在一天做五六包都不够卖。豆腐三又把家传的制作豆腐干、豆腐皮、豆腐卷的手艺使出来,形成了豆类产品系列,以紫草峪为名,一时成了当地农家乐旅游产品名牌。

豆腐三没有忘记为他们家几代人挣得温饱与荣耀的那根扁担,他做了一个架子,把扁担当作传家宝供了起来,他要把这根扁担在家里世世代代传下去。每天收拾完,关了院门,他都要恭敬地从堂屋那个专用的架子上取下扁担,用手擦去上面的灰尘,仔仔细细看上一会儿,念叨一遍上面十分模糊的一句话,然后再恭恭敬敬地放到架子上。他知道,扁担上有他们几代人的汗水,之所以发出金黄,那是因为不知被多少汗水浸透过无数遍。

豆腐三发了财,看到村上还有不少人家的收入仅够日常开支,他就想起自己家的祖训:“见穷就帮,见弱就扶。”于是想把做豆腐的手艺教给他们。

村上每天来观光赏景的人成群结队,有的还租了民房住下来,有画画的,有专门拍照的,更多是专门来享受乡村田园生活的,村上就是再有十个像他这样的豆腐坊也不够卖的。豆腐三把想法给家人一说,都一致同意,老婆第一个赞成,说:“千好万好,大伙一块好才好。”儿子在微信里听说了父亲的打算,也一连竖起好几个大拇指。豆腐三的免费做豆腐培训班一开班,就一下子来了二三十名学员,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

补充纠错
上一篇: 不让你拍
下一篇: 一眼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