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开花,郎中到家。”陈老太太六十多岁的时候,突然出名了,成了十里八村的大善人。每到春天的时候,她家院子里便铺满了苘麻叶。
这是在很早以前,连绵的长白山脉有一个偏僻的村庄,村子里流传着关于“苘麻花”的故事。
陈氏年轻时,丈夫去山里采药,不慎跌下悬崖摔死了,家里没留下一儿半女。一个女人开荒种田不容易,她便依靠灵巧的双手做布鞋换粮吃,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丈夫去世前,她家院里就种着苘麻,碧绿的叶儿,金黄色的花儿,陈氏很喜欢这花儿,也是为了纪念丈夫,就一直种着。她做的布鞋用苘麻纺线纳鞋底,鞋底绣着独特的花纹,就像苘麻叶的筋脉,鞋面则绣着一朵苘麻花。邻居们亲切地叫她“苘麻花”,一叫就是几十年,直到她脸上布满了皱纹,人们还这么称呼她。
“苘麻花”陈老太太因为有做布鞋的手艺,无论是单鞋还是棉鞋,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每年换些粮食和衣物足够她享用的。以往院里的苘麻不多,她做鞋底用的麻绳是从山坡和沟边采收的苘麻,高矮不等,纺绳也很吃力。为做出像样的布鞋,她自己在山坡下开荒,又种植一片苘麻。没事的时候,她会到苘麻地里转一圈,掌握了苘麻何时放叶、何时开花、何时结果的规律。苘麻开花坐果,渐渐成熟的时候,陈老太太就把苘麻秆割下来,堆在山坡下的一个臭水泡子里,泡到深秋捞出来晒干,然后把苘麻秆的外皮扒下来,用棒子捶软了,再纺线打成绳子,用来纳鞋底。陈老太太这样辛辛苦苦种苘麻,用苘麻线纺绳做鞋底,做出不同型号的布鞋。每一双布鞋的尺寸,陈老太太都掌握得十分精确。
年复一年地过去,陈老太太用苘麻绳做出上千双鞋。六十岁那年,她突然病了,耳朵不知道咋回事就背了,腿脚也不利索。老太太没钱治病,她一辈子做鞋几乎都只换取食物,没有攒下钱。从未患过病的老太太为难了。思来想去,她决定用布鞋换药试试。于是她包了好多双大小不同型号的布鞋,到村里的郎中家看病。
那位郎中姓许,年近七十,精神还饱满得很。他为人心地善良,行医精诚,看病卖药从不收取不义之财。陈老太太进门的时候,身上背了个大布包,许郎中看见也没多问,先是给她把脉,又问了问病情,陈老太太耳聋,他就耐心地大声问,然后告诉她这是外感风邪,落下了病,开几服药吃一个月就好了。郎中正要开药,陈老太太突然说:“先生,我来看病,可我没有钱买药,我这儿有一大包布鞋,有男人穿的,有女人穿的,还有小孩的,可以换药不?”
陈老太太说着把身上的布包摊开,里面是大大小小的鞋子。许郎中看看老太太那一布包鞋,犯了难,说:“我行医几十年都没这样换过。”见郎中摇头,陈老太太满面愁容。许郎中只好叹了口气道:“可你有病,没钱也得治呀。”
许郎中给她整整三大包晒干的青麻叶子,还有青麻根,又配了一些中药给她。他本不想要陈老太太的鞋子,但是她执意要留下。接过陈老太太的布鞋,许郎中一看那鞋底纳出了花纹,线绳粗细匀称,为女人做的鞋面上还有一朵花,很是稀奇,就问:“大妹子,你这是用什么线纳的鞋底,还能纳出花纹来?”
陈老太太听不清楚,许郎中就指指花纹。老太太这才懂了,回答道:“我用的是苘麻,长大圆叶子的。”见许郎中若有所思,她赶忙又说:“苘麻是我在山坡开荒种的,别看我岁数大了,这腿要是治好了,我还能干活儿。”
许郎中听完哈哈大笑:“你把那三包药还给我吧。”
陈老太太见郎中把鞋还给了她,还指着她手里的药要收回去,以为他反悔了,不跟她交换了,哀求道:“您帮帮我吧,我实在没钱。”
许郎中赶紧大声解释:“你不用开药了,也不用拿布鞋换了,你用苘麻的叶子和根煮水喝,一个月就能见效。我给你开的药都是那玩意,我的药房里把这种叶子叫青麻。”
半天,陈老太太听明白了,高兴地说:“那可太好了。原来我种的是这样的宝贝。可现在要入冬,苘麻叶早都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