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吸管杯

[ 历史故事 ]

一根吸管,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通道,从液体的海洋到享乐的口唇之港,勤勤恳恳地运输,千百年来,改变了人类的喝水方式。从流畅的液体,到奶茶里浩浩汤汤的配料;从酒花泡沫,到柔柔漾漾的透明果冻。它穿梭在瓶瓶罐罐、杯杯盏盏之中,通晓畅饮的乐趣。

这种中空而色彩斑斓的小管,灵感完全来源于植物。19世纪,美国人喜欢喝一种冰凉劲爽的淡香酒,为了避免口中的热气降低了酒的凉度,他们想寻求一种不直接入口的饮用方式,转而找到了天然麦秆,借由其天生的中空结构,在酒和口腔间存留一段恒温的美妙距离。而在我国,最早的吸管出现在芦酒里,“所谓芦酒,以芦为筒,吸而饮之。今之咂酒也。”芦酒的命名就是因为它独特的饮用方式:用芦柑插在酒桶里喝的酒。

吸管在有了天然的植物模型后,开始了不断的花样翻新。不论从质地、形状,还是尺寸上,都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升级。其中,由于单根吸管的重复利用率低,不便携带,以及出于环保的考虑,吸管慢慢依赖上了杯具,势必要连接或附着在杯中,成为组合款的吸管杯。而吸管杯,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古人早已优雅又不失个性地玩转了各种吸管杯。

最具诗意的吸管杯

古代吸管杯最初的原型,竟是一片荷叶。

想象这样的场景,盛夏时节,采摘一片玉盘样的卷拢适宜的新鲜荷叶,用其盛上自酿的米酒,并以簪或其他尖锐小物刺破荷叶的蒂心,使其与叶柄相通,再从叶茎中吮吸美酒。此时,荷叶内部形成了流动贯通的结构,整片荷叶由于其边缘呈波形的缘故成为舒卷自然的天然器皿,叶茎成为最具诗意的吸管。整个饮酒过程,均由一片碧荷完成,这种饮酒的方式被称为“碧筒饮”,其“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的口感,异常独特,仿佛用一根吸管吸吮整个夏天的味道。

带柄的荷叶成为一次性的吸管杯,主要是由于荷叶易腐,且其取得颇受季节的限制。为了能让这种天然浪漫的饮酒方式流传下去,古人以此为模型,依据其形状和原理开始烧制带有吸管元素的杯具。

唐宋时期,制瓷业发达,人们开始把吸管和精美的陶瓷组合在一起,烧制自带吸管的瓷器具,这是吸管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

最有童趣的吸管杯

唐代诞生了一种非常可爱的鸭形吸管杯,整个杯子是一只憨态可掬的鸭子形象。鸭身的所有部位在彰显灵动的同时,都被巧妙用以拓展杯子的功能。鸭子呈卧姿,丰腴的鸭身扩大了杯子的容积,洁白双翅向后并拢的乖巧动作同时勾勒出了杯口的轮廓,而微微并拢的双足又形成了稳定的杯座。整只鸭子都成为吸管杯实用性的见证,而最重要的吸管部分,则直接是短粗的鸭颈部位,饮品从鸭颈流向鸭嘴后入口,就完成了一次妙趣横生的喝水过程。

古人非常注重吸管杯造型的浑然天成,并不喜欢突兀的露出吸管的接口或直接在杯子上生硬地安装吸管,转而更喜欢巧妙地将其隐藏或融合在杯子的主体形象上,使吸管或成为植物的根茎部分,或成为动物的身体部分。而遇到无法恰当融合的时候,也要尽力弥补可爱的细节。

最具历史感的吸管杯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吸管杯又跳脱出荷叶的设计,转而攀附上了色泽粉嫩清新的荷花。至此,吸管杯的造型更趋向典雅艳丽,更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粉彩荷花秋操杯”.

带着修长花梗的一朵荷花,通体粉红,花瓣边缘卷起,层层叠叠,淡绿的空心花梗兼具着手柄和吸管的作用,星星点点的墨点遍布在花梗上,形成了写实的小刺,更为可爱。而它,的确也是更具历史意义的一款吸管杯,因为“秋操”是指光绪年间进行的几次秋季军事操练。因此,秋操杯就成为这些历史活动的重要纪念品,被赋予了更强的时代意义。

使用最难的吸管杯

相较现代,古代的吸管杯多了一种饮用方式,除了可以口饮,还可以鼻饮。南宋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里记载:“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邕州人已如此。记之以发览者,一胡卢也。”这种吸管杯通常会在杯子一侧的外壁上连接一根吸管,直通杯底,在杯心部位同样会贴饰一些妙趣横生的动物造型。它的使用方式通常是以鼻饮水或饮酒,是我国古代广西、云南等地的一种习俗。这听起来比较独特且操作难度较大,但确实也是吸管杯用法的一种创新。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喜欢用吸管饮水,这不仅是因为它简化了喝水的流程,提高了喝水的效率和舒适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原和回归了人类在婴孩时期吸吮母乳的动作,吸吮是获得安全感的本能行为,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如果口腔是人体的一个港口,那吸管就是一种快速抵达的方式,如何抵达,以古人的吸管杯为例,由你说了算。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粟裕探访诺曼底
下一篇: 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