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一座城和一条江的记忆

[ 历史故事 ]

民生启航

清末民初,不少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梦想:实业救国。但真正把梦想付之行动并见诸成效的其实很少。个中翘楚,东部的张謇是一个,西部的卢作孚是另一个。

实业有多种,该选择哪一个行业呢?卢作孚认为,实业救国,首在交通。1926年7月23日,民生公司第一条轮船——民生号——在鞭炮声中从重庆朝天门起航,满载旅客,溯嘉陵江而上,于当天下午抵达合川。

嘉陵江小三峡,如今是风景宜人的旅游区,但100多年前,却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土匪窝。为对付土匪,1916年,川东道尹设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营。峡防营总部,设在北碚文昌宫。几年后,几经演变,峡防营改称峡防局。

民生号正式运营次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峡防局局长。

随着一纸任命,卢作孚离开合川,前往北碚,并将此后的人生和事业与北碚这座彼时破败萧条的小乡场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北碚,也由此开始了它凤凰涅盘的新生。

北碚涅盘

卢作孚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进化到现代,救国之路则是实现现代化,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就是乡村的区域、游览的区域。”

目标远大,不过,实现远大目标的第一步仍是峡防局的基本职责:剿匪。一方面,卢作孚亲率峡防局官兵,前往防区各地进剿;另一方面,尽量改造自新的土匪,以达到“化匪为民,寓兵于工”。

在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时代,卢作孚对北碚的改造,理所当然地遭遇众多阻力。乡村建设的第一步是整治环境,改善市容。然而,当卢作孚要求锯掉两旁房屋伸到街心的屋檐时,立即遭到屋主强烈反对。

卢作孚没有因手中有兵就强拆。他先行锯去那些比较容易说服的,把反对最凶的几户留到最后。等到他们见到街道拓宽了,阳光充足了,他们也就明白了卢作孚的良苦用心,纷纷自行处理或请峡防局帮忙。

此后,卢作孚又将场镇周边低洼地带用黄土填补,新建成4条街道。抗战后期,北碚的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卢作孚的构想。

短短十多年里,按梁漱溟的说法,卢作孚“将原是一个匪盗猖獗,人民生命财产无保障、工农业生产落后的地区,改造成后来的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的重要城镇”;陶行知则认为,卢作孚对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科教育人

就任峡防局局长时,卢作孚提出了一个口号: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创造理想社会的途径,正是他投入毕生心力的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则是教育。

终其一生,教育是卢作孚须臾不忘的。据统计,他一生创办、接办、扩办、捐助、支持和任教的各类学校多达135所。通过他的努力,北碚这个弹丸之地,即拥有25所学校——小学1所,中学3所,大学11所,民众学校10所,以及中国西部科学院和晓庄兵役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