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武大郎死后, 为何街坊邻舍没人敢喊冤?

[ 历史故事 ]

武大捉奸被踢伤后,潘金莲依旧和西门庆每日做一处。但他们也知道,武二总是要回来的。这让他们的好兴致骤然降温。好在,他们有王婆。

王婆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把武大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第二步,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做个长远夫妻,偕老同欢。

当天夜里,潘金莲就亲手用西门庆提供的砒霜毒死了武大。杀人不难,难在能不能做到干干净净、没有踪迹,这才是关键。

但是,要干干净净、没有踪迹地瞒住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早就四处透风了——紫石街谁不知这段轰轰烈烈的奸情?用《水浒传》里的话,是“街坊邻舍,都知得了”。

其实,王婆之聪明,不在于她有什么高招瞒住所有的人,而是她知道根本不用瞒住所有的人——因为,在没有人权保障的社会,人,在面对恶人恶行时,往往是沉默的。

所以,王婆的自信,不是来自对坏人能力的相信,而是来自对好人沉默的判断。只要确信好人在恶人恶行面前会沉默,那就可以无恶不作了。

我们往下看。

第二天一早,邻舍坊厢都来吊问。众邻舍明知道此人死得不明,不敢死问,只自人情劝道:“死是死了,活的自要过,娘子省烦恼。”潘金莲只得假意儿谢了。众人各自散了。

你看,“众邻舍明知道此人死得不明”,但是,他们怎么样呢?他们散了!连围观都没有!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没有武松,武大将冤沉大海!

当然,王婆还是担心一个人,那就是阳谷县殡葬协会的会长——团头何九叔。王婆对西门庆、潘金莲道:“只有一件事最要紧。地方上团头何九叔,他是个精细的人,只怕他看出破绽不肯殓。”

注意王婆的话,是怕他看出破绽吗?不是。邻舍坊厢都会看出破绽。要让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何九叔看不出破绽,是不可能的。

那王婆担心何九叔的是什么呢?是怕他“不肯殓”。因为,何九叔作为入殓师,干系在身,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敢沉默。

但是,西门庆不担心。

何九叔来了,西门庆截住他,拉他到一个小酒店里,送给何九叔一锭十两银子。何九叔心中疑忌,但银子还是收了。何九叔并不贪财,他收西门庆的银子,是因为怕。一怕:西门庆是个刁徒;二怕:西门庆把持官府。

接下来,他现场确定武大定是中毒身死,他假装中了恶,昏迷不醒,被人用门板抬回家。声张起来,不敢,怕西门庆;不声张,又不敢,怕武二郎。

权力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区别是什么?权力社会里,一个人会怕另一个人。法治社会里,一个人不用怕另一个人。

何九叔明明知道武大是被毒死的,但是,他怕西门庆,选择了沉默。他之所以又保存武大的骨殖以作证据,不是因为良知,而是因为他也怕武松。

又怕西门庆,又怕武二郎,何九叔是可怜的。在权力社会里,所有的人都是可怜的,都是满腹惧怕的何九叔。

因为怕,何九叔、武大的众邻舍们明知道武大死得不明,但谁都不愿意站出来揭开真相,还武大一个公道。大家都成了沉默的同谋。

这样的沉默,我们在林冲被迫害时看到过;在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凌时,看到过。

在整个《水浒传》故事里,举凡弱者被欺凌的地方,必有沉默的大多数,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假如这个世界堕入黑暗,那么,吹灭最后一盏灯的,不是坏人的嚣张气焰,而是好人的忍气吞声。

延伸阅读

请记住:没有无妄之灾!

当窦娥含冤被押赴法场,行刑之前问窦娥还有何话讲?窦娥说:一、请赐我三尺白绫挂在百尺高杆之上,如果我是冤的,一腔热血不会落地,而是溅在白绫之上;二、如果我是冤的,人头落地便会大雪纷飞;三、如果我是冤的,我死后三年亢(大的意思)旱。

那贪官撇嘴摇头连说“愚昧,荒唐”。心想“这六月酷暑怎会下雪?人只见血往下流,我倒要看看血怎么往上飞的?哼……”于是命人拿来三尺白绫挂在高杆上。

有道是:“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刽子手手起刀落之际,窦娥的一腔热血奇迹般地飞溅到悬在半空的白绫之上,竟然一滴也没洒在地上。窦娥人头落地之时,竟真的阴风起大雪飘。片刻前人还汗流浃背,顷刻间,一个个抱膀缩肩跑回家去,连说怪事、怪事。窦娥死后果真是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当地百姓人人皆知是老天在为窦娥鸣不平啊!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金榜得中,做了高官。回乡省亲时,重审窦娥一案,杀了张驴儿和贪官,为窦娥洗清了冤屈,乡亲们纷纷来看望窦父,说:“我们早知道窦娥是冤枉的,怎奈畏惧贪官的权势,而敢怒不敢言。可是我们又没加害窦娥为什么要受这三年亢(大的意思)旱之苦呢?”

窦父说:“你们明知窦娥是冤的,却不敢说句公道话,是谓不义。更有人相信贪官,认为窦娥真的杀了人,而诬蔑忠良,是谓不仁。老天有眼,没有无妄之灾,天灾人祸就是在惩治不仁不义之徒哪!”

这个故事也启迪后人:人在世间一定要是非分明,坚持正义,抵制邪恶,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护,在灾难来临之际,才能不被祸及。所以很多时候觉得一些事情的发生和自己无关,可是那些事情出现时,你听到、遇到时的反应,在思想中的取舍,却能分化出人心的趋向,也就是对善恶的选择。如果是很大的事,招来的天灾大劫,人的福祸去留可能就由此时的心念凭断。一念之差,天地之别呀!

什么是善良?有人说我平时也挺爱助人为乐的,她认为这就是善良的全部了。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大善大恶面前,她就分辨不了,就无法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实际上,这也的确需要人积聚更多的善与勇气、正义与良知、理性与智慧。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