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立,男,汉族,湖北荆门人,1963年6月12日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党委副书记。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三峡、向家坝和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第一线工作,历任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左岸工程项目部辅助项目处处长、航建项目部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等职务。
2011年乌东德工程建设以来,作为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总指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8项世界第一、15项世界首次的行业纪录,保障了6月16日乌东德水电站提前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个人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0余项,2020年被评为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国资委党委评为2021年首批“央企楷模”先进个人。
他叫杨宗立,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党委副书记,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像水轮发电机组里的“转子”,一辈子绕着“江” 打转,将三峡、向家坝、乌东德三座超级水电站,从长江推向全世界。
一天,女儿特意给杨宗立打了个电话:“爸,跟你说件事。我们单位一个领导工作太累,猝死了……”
“哎哟,那真是太可惜了。”
“爸,那个……你要注意身体。”
电话这端的杨宗立泣不成声。自己在外,家里的亲人在惦记着自己,他感到很温暖……
“一双脚”传奇
2011年,三峡集团一声令下,杨宗立义无反顾地来到金沙江畔更深处的乌东德水电站,担任工程筹备组组长、临时党委书记,负责水电站建设的筹备工作。
乌东德有什么?有高山峡谷、险滩密林、湍急水流……可就是没路、没水、没电。想要洗澡,还得从山沟里牵一根水管出来,用那筷子般细小的水流擦擦身体。然而,杨宗立就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带领手底下仅有的十几个人,谋划出一座宏伟的水电工程。
平地起电站的第一步就是实地踏勘坝址周边环境。说白了,杨宗立要用一双脚来勘探地势地貌,优化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1日,杨宗立带着队伍到金沙江支流鱼河去踏勘,中途要换乘冲锋舟。那是一处回流湾地势,两岸全是陡峭的险山,江水湍急非常。自古以来,被漩涡打翻在此的船只不计其数。他们乘坐的冲锋舟就如一片孤叶,在翻涌的浪花上随波逐流,同行的小伙子们抓着船舷不松手,而杨宗立却很淡定地端坐着,一双眼睛像是扫描仪,将两岸地势快速收入眼底。
这条踏勘之路,又何止那万千浪花?更多时候,他们需徒步穿越花椒地、油桐林、山沟沟。偶尔找到通往村庄的羊肠小道,遇上村民,杨宗立就问:“你们认为建设电站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他把村民的回答一一记在心里,就像建了个档案。
三个月后,杨宗立带着团队顺利完成了踏勘工作,凭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预可研报告中的施工总布局进行了彻底优化,小到可以少修一条路,大到可以节省两三年建设工期。
施期是位于乌东德坝址下游的一片开阔地域,设计方打算在这里规划一个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可杨宗立果断地拒绝了:“不能这么干!修一条从坝址到施期的路,三年都不一定能修好,你让我怎么在三年内建好导流洞?”导流洞建设是电站建设的第一步,若不能按时修好,大江截流、大坝基坑开挖、大坝浇筑等都会受阻。几番讨论之后,新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被确定建在下白滩,那里距离坝址更近,地势也较为开阔,三年的工期就这样节省了下来。
杨宗立是乌东德敢凭双脚走完整个施工区的第一人,正是凭着这双脚,他改变了电站规划设计中以设计方经验为主的惯例,带着团队走出了一条优化设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