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爱让梦想近在咫尺

[ 亲情故事 ]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

  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不高,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

  妻的一个表妹嫁到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并让儿子在她家吃住。

  他们每月除了送去儿子足够的花销外,还要给表妹家带去绿豆、红枣、核桃之类的山里土产,还有一脸的感激和千恩万谢。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村里这家买彩电,那家建新房,他们不动心、不眼红。儿子每学期带回来的奖状,他们觉得比什么都珍贵。他们把能省下的钱都攒着,以备儿子将来上中学、上大学用。

  可事不遂人愿。妻的表妹因丈夫有外遇而服毒自杀。两家一场大闹,断了亲戚。儿子自然不能再去她家吃住;儿子在城里上学成了问题。

  他们夫妻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丈夫去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上学。

  他到一家建筑工地干小工。他没文化、没技术,只能靠力气挣钱。那家工地为了赶进度,每天中午管一顿饭,可他从不在那里吃,下了班赶忙往家里奔,给儿子做饭。

  每顿饭他都做一份可口的饭菜给儿子,他则吃妻送来的煎饼、咸菜。妻每次来时都劝他说,在外打工出力,也不能太节省了,熬坏了身体。他总是说知道知道,照样舍不得。为了儿子,他觉得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升入四年级后,成绩急剧下滑,期中考试,一下子由前五名滑到了中下游。

  他一听急了,先是劝说,继而便打,把儿子白嫩的屁股打得血红肿胀。儿子趴在床上疼得直哭,他则在一旁心痛而失望地抹眼泪。

  他想辅导儿子,拿过儿子的课文,才知道现在的课程深了,小学毕业的他,最多只有现在三年级的水平,根本辅导不了四年级的儿子。他想像城里人那样,请个家教,他干小工挣的那点钱,除去了房租和爷俩的花销,根本请不起。他认为那也不是办法。

  他犯愁了,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叹息一声连着一声。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这是个笨办法。但他只有这个办法了。这个办法就是与儿子同步上学。让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把一天所学的教给他,儿子当老师,他当学生。

  年幼的儿子觉得好玩,一下子提起了兴致,上课再也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眼睛瞪得跟老虎似的,巴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住,以便晚上教父亲。

  晚上,儿子老师样地讲,父亲学生样地听。讲完后,儿子还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转手给父亲,然后父子俩各做各的。

  父亲有不懂的就问儿子,儿子有的会,有的也不会,但儿子从不说不会,却反过来训他,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父亲就羞愧而无奈地点点头。儿子还说,自己想去,明天再告诉你。

  父亲心里笑笑,并不点破,就一边想去了。第二天晚上,儿子准会把那题详细地给父亲讲一遍……

  渐渐地,父亲能问住儿子的总是越来越少,后来,他绞尽脑汁也难不住儿子了。小学毕业,儿子竟考了全校第二名。

  他的笨办法如此有效,让他意外、欣喜,决定把这个办法继续用下去。

  儿子升入初中后,开始上晚自习,每晚9点之后才回来。他怕耽误儿子第二天学习和长身体,就让儿子简明扼要地讲一遍,等儿子睡下后,再慢慢地看书,细细地理解,验证儿子是否把该学的都学会了。

  他基础差,白天又要拼命干活,因此他学得很吃力,常常要熬到深夜,白天干活时,总感到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来,有几次,还差点出了事故。

  儿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后,变得懂事了,看着还不到40岁就像个老头样的父亲,理解了父亲这些年来的苦心和艰难,就对父亲说,您今后不要再陪我学了,我长大了,我会努力学习的,您放心就是。

  父亲欣喜地连连点头,可晚上照样让儿子教他。

  儿子再不忍心父亲陪他受罪,想了想说,高中的课程对您来说太难了,您仅用晚上的时间是没法学会的,不如我每晚回家后,把学的东西背一遍给您听,你认为可以了,我就睡觉,您认为不行,我就不睡觉,继续学,直到您满意为止。

  儿子的懂事和体贴,让父亲泪眼朦胧。

  从此,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亲复述当天的所学及其重点,难点。儿子每次考试,都把试卷拿给父亲看。儿子的成绩稳稳保持在第一名。

  三年的时光,既快又慢地过去了。儿子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儿子成为他们镇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儿子临走那天,镇政府开了欢送会,镇长、教委办主任亲自来祝贺。锣鼓喧天、鞭炮声声。儿子披红戴花,被人们簇拥着、注视着、称赞着,真有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味道。

  父亲看着即将到北大上学的儿子,感觉如梦幻一般,眼眶直发热。

  镇长走过来,拉住他的手说:“老哥,你教子有方哦!谈谈经验吧。”

  他忙说:“我几乎是文盲,既没教也没方,是孩子争气啊!”

  镇长就对儿子说:“那你介绍一下经验吧,好让我们镇将来有更多像你这样的学生。”

  儿子摇了摇头说:“我没有经验,真的没有。”

  儿子又说:“我能走进北大,完全是我父亲一步一步推着、扶着我走过去的。是爱,让远在天边的梦想,近在咫尺。”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