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位不好传:子嗣多早夭

[ 历史故事 ]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按照正常的长幼排序,他应该算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虽然朱标很早就被朱元璋立为了皇位继承人,但是在朱标的儿子当中朱允炆却并不是长子。在朱允炆前面原来还有个哥哥叫朱雄英,幸好这个朱雄英没能修炼成为帝国的朱英雄,不然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朱允炆什么戏了。按照皇位继承的游戏规则来说,如果不发生什么跑偏事件,长子朱标顺利地从朱元璋继承皇位,而朱雄英又从朱标那里接过权柄。这样的话,作为朱老二的朱允炆到最后能混个藩王,也就算不错了。

  但是历史往往并不是按照正常的规则在出牌,规则往往是被那些意外的变局生生打碎。

  打破意外的变局是朱元璋的皇族生育体系出现了问题,那就是“长房不旺偏房旺”的现象。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也就是朱元璋的长房子孙的后人越是小辈越是比他的那些父辈们死得要早,白发人送黑发人。

  先是朱标的长子朱雄英生下来没折腾几年,英雄没当成,却死在了自己的父亲朱标的前头,成了一个早早就夭折的孩子。而朱标没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上几年,又急急忙忙地赶在了朱元璋的前头奔了前世今生。这种人算不如天算的变局让精于算计的朱元璋也只能徒唤无奈,也将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文弱书生朱允炆一下子从历史的后台推向了前台。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这样一场个人命运和历史机缘的变局,作为一名普通皇子的朱允炆能否会过得更加快乐一些。

  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十月,他的母亲是太子朱标的嫔妃。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这个常氏就是朱标的长子、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的母亲。而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由于吕本在中央权力中的地位并不高,那么他的女儿也只是一名嫔妃。

  子凭母贵,由于朱允炆是庶出而不是嫡出,所以在他刚出生时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他生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黑户,一年多以后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名字。

  洪武十一年()年底,太子妃常氏薨世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才依次升格为太子妃。也就是在这时候,洪武皇帝朱元璋才想起来皇太子朱标的膝下还有这么一个没有名字的皇孙,于是将其赐名为朱允炆。朱允炆六岁的时候,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朱雄英就死了;十五岁时他的父亲朱标也跟着离开人世。

  朱允炆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之中被命运的潮流裹挟进历史的洪流,时也命也。

  朱允炆的个人起点并不算高,除了自己的母亲地位低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的外在形象离帝王的要求还有很大地差距。虽然朱元璋本人不幸长了一张“鞋拔子”脸,可他的那些儿孙们中间并不缺乏帅哥。如果选拔皇位接班人也需要面试的话,那么朱允炆肯定是要吃亏的。

  朱允炆的外形缺陷看上去非常明显,想遮掩都不容易。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骨歪得很厉害,整个头型看上去象个弯弯的月亮。朱元璋看到孙子这幅充满个性的外形就很不痛快,他曾经一边轻轻地抚摸着朱允炆的头,一边叫朱允炆为“半边月亮”。谁也不会料到,这“半边月亮”最后也会升起来。

  过去的皇帝都很迷信,总认为自己是天子,凡事总爱与天意神愿较劲。朱元璋这个草根皇帝也不例外,他没事的时候望着自己的孙子,内心世界充满了纠结,他总担心这个少了半拉子脑袋的孙子将来有一天会不得善终。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