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病号”与环保厕所(下)

[ 哲理故事 ]

前面提到的这个环保厕所,被我损了老半天啦,不过,还得说句公道话:它厕所是死的,造成它成天泡病号的其实是活着的人。致使其不能好好干活的,无非是以下四个原因之一:一是环卫工人懒惰,常常锁着门,可以减少清扫的工作量。二是为了节约,因为环保厕所需要添加发泡液,这肯定得花钱购买。若是这两个原因,问题似乎还不太严重。而若是以下的原因,就成了严肃的问题了:第三个原因是这个环保厕所胎里带病,是个伪劣产品,所以经常出故障。不过,若真是这个原因,恐怕又要与硕鼠有联系了。定是当初采购、建造时,有关的管事者把纳税人的血汗钱使劲儿捋了一把,肥水流进了他自己的口袋,故而才给伪劣产品开了绿灯。本来厕所的基本功能就是让人入内如厕的,无论是以上三个原因的哪一个,造成它总是锁着,都使得它丧失了基本功能。人们实在不可思议的时候,或许不禁要问一句:建它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一问就引出了第四个原因,人们自然要猜测:是否在建它之初就没有打算让普通人使用?或许它纯粹是给上级领导或媒体记者建的?有人会说:上级领导和媒体记者是不可能使用这个环保厕所的!说得没错,他们是不会用的!然而,尽管上级领导不用它,但在他们视察这一区域时,看见了这个漂亮的环保厕所,自然可能赞许这一级的民生工作到位;尽管媒体记者不用它,但是他们见到了这个漂亮的环保厕所,或许会很快地给予宣传报道。这可都是往脸上贴金抹粉的好事啊!于是,一个经常上着锁的环保厕所,它已经不再是厕所,而被某些人赋予了新的功能——做表面文章的道具,这样一来,它是不是比当厕所荣耀得多、对局内的人而言更有实用价值呀!而它真正的使用者——那些附近的居民和过往的行人、了解其真实情况的群众们,看着这个经常锁着门的环保厕所,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一个无用的摆设!”由一个环保厕所不难联想到社会上许多涉及民生的事情,为何做起来也是轰轰烈烈的,而其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到头来还落得一个劳民伤财的骂名呢?根源就在于那里的大大小小的掌权者,其用心、行事真实的出发点均考虑于己,而未着眼于民。他们虽然也会口诵着“为人民服务”,不过,这或许就跟两岁的孩童背诵古诗词一样,虽然念得津津有味,但是未必懂得个中的含义。在这些官或吏的管辖范围之内,其服务的大方向早就变了,他们成天价想着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那点儿权利,一门心思地为自己服务、为自己的人服务、为金钱服务。有这种意识支配,还有什么不会扭曲呢?还有什么不能扭曲呢?这便是毛主席当年反复提到的、要求人们警惕的所谓“演变”吗?于是,我不由得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青少年时期——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毛泽东时代,还有那句耳熟能详为人民服务。那时,或官或民都在想着、做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事儿。于是,人民从方方面面体验到了政府给予的温暖:单位的职工有病了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住公家的房子每月只用交几元钱的房租、几十元的生活费可以维持一家五六口人过一个月、中小学生学习费用低廉、大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等等,不一而足,并且成了常态。除了以上所说的稍微大一些的关乎民生的事情以外,那时的政府也管小事儿。比如,政府知道人民群众既要吃喝、也自然要排泄。所以,当时虽然远不如现在富裕,但是街头上却不缺厕所,几乎每个大一点儿的路口附近都有公厕。虽然那时的公厕建造得简陋一些,但是毕竟可以方便过往的人们随时去五谷轮回。曾几何时,社会进步了,大搞城市建设、美化环境。于是,把一间间被指责为“影响市容美观”的厕所拆掉了,但是拆的多、建的少;而新建的厕所收费的多,不收费的几乎没有。我前面说的那个漂亮的、不太中用的环保厕所倒是不收费,可是得它高兴时,人们才能如厕,否则您就憋着吧!(全文完)

补充纠错
上一篇: 为别人撑伞
下一篇: 毛毛虫和老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