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总今年五十九了,身体不好,住院等待手术。谁都明白,赵总已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可能继续当老总了。而谁是他的继任者,他的意见至关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时候做手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从入院之时起,前来探望的人便络绎不绝。跑得最勤的,要数他的几个副手,对于别人递上的红包,他都是笑容可掬来者不拒如数收下,也就是这事,有人在背后送了他个绰号,叫“赵通收”。
每天,探望的人一走,赵总都会满意地拿出红包掂掂分量,令他最满意的,是主管财务的副总张海,他送的红包不用数也有一万,是前来探望的人中最多的。接班人非张海莫属。再说,张海鞍前马后跟随他多年,头脑灵活,业务精熟,做财务工作这么多年从没出过差错,更主要的,张海对他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赵总的心思几个副总心知肚明,都觉着张海是公司的二把手,又是赵总的心腹,由他接任顺理成章。所以,赵总不在的日子,大家大事小事都向张海汇报,张海俨然成了公司里的一把手。
但也有不服的,这个人就是分公司的经理刘光达。
刘光达曾当过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前年,因为在引进一条生产线的问题上与赵总意见相左,他认为公司根本不具备使用这条生产线的配套设施和条件,坚决不同意引进。
后来,赵总和张海不顾他的阻拦,一起到美国采购回了先进设备。刘光达一怒之下辞了副总的职务,自己跑到分公司当经理去了。
刘光达是在赵总手术的前一天来医院探望他的。别人至少带个花篮、果篮什么的,他倒好,空着手就来了,探问过病情后,他也不拐弯抹角,开口就问:“赵总,听说您要推荐张海接替你掌舵?”
赵总掩饰说:“你听谁说的?没有的事。”
“赵总,您可要慎重考虑,掌舵的是否合格,可是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和全公司数千员工的命运。”
赵总有些不高兴:“那你认为张海不合适?”
刘光达点点头:“张海一直负责财务,对生产、经营并不在行。”
赵总不快地问:“那你认为谁适合?”
刘光达说:“宋副总、马副总都是从一线干出来的,哪个也比张副总合适。”
赵总不怒反笑:“恐怕最合适的还是你刘经理吧?我知道你瞧不起张海,连我你也未必放在眼里。不过,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不懂可以学嘛。”
赵总缓了下口气,接着说,“提谁是上级说了算,你如果真想当老总,就去找上级毛遂自荐去。”
刘光达说:“赵总您误会了,我还真不是自己想当,我也知道自己在您心里的分量,但我反对张海当一把手,一把手要懂经营管理,他一直做财务……”
赵总沉下脸,打断他,逐客道:“你不要说了,回去吧,我心中有数。”
刘光达站起来,犹豫了一下,突然问:“赵总,您知道下面员工怎么议论吗?”
“议论什么?”
“大家都说您不敢不提张海,这些年张海负责财务,钱来钱往的,您的所有底细他最知道……”
赵总感到心口一阵剧痛,一拍病床,怒斥道:“放肆!简直是胡说八道!”
刘光达脸色不变:“我劝您还是重新考虑一下,我听说,已经有人准备向上级反映你们的事情,到时候,可别拔出萝卜带出泥……”
“住嘴!”赵总愤怒地指着刘光达,“是你要去反映吧?刘光达,你、你……你这是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