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工程:范仲淹及其他

[ 历史故事 ]

一篇公之于世的文章,特别是宣传官员“政绩”的文章,倘使不经核实,率尔操觚,只怕一经刊出,轻则谬讹传观,混淆视听,重则颠倒是非,为污吏张目,其谬大矣,其误深矣,能不慎焉!

文人是干什么的?文人是要写文章的。文章是什么?曹丕说:“乃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这话在今天看来虽不大合时,但道出的下笔为文的审慎态度却是千古同一的。确实,一篇公之于世的文章,特别是宣传官员“政绩”的文章,倘使不经核实,率尔操觚,只怕一经刊出,轻则谬讹传观,混淆视听,重则颠倒是非,为污吏张目,其谬大矣,其误深矣,能不慎焉!

范仲淹是犯过这方面的错误的。

范公是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市),勤苦读书中进士后,一直在外地为官,从未到过岳阳楼。因他参与庆历新政,又是文坛巨子,名满海内,附骥的人自然不少。

滕子京是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系同科进士。又曾同朝为官,两人可说是挚友。后来因宫中失火,滕子京负有管理之责,就被贬到巴陵郡当知州了。

在巴陵郡的任上,滕子京干了件漂亮的事情,就是把岳阳楼重修了一遍。按照惯例,楼修成后是不能没有文章壮色的,于是,重修岳阳楼后,滕子京写信给范仲淹,请老友写点什么以记其盛举,随信还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范仲淹参考,说是“涉毫之际,或有所助”。

范公有大名,又是他滕子京的朋友,因而写这篇楼记合情又合理,滕子京对此的考虑没有错,而范仲淹呢,一则受友之托,忠友之事;二则岳阳楼成,愿襄盛举,于是在对岳阳楼的状貌基本无知的情况下,他比照那幅《洞庭秋晚图》,再将他小时候在太湖边的生活分子心系天下、心忧民瘼的救世情怀舒展无遗,由此引起了千百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击掌共鸣!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楼以文名,而在于人以楼传了。因为在《岳阳楼记》里,范公随手带出一笔,“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便使滕子京名重一时,似乎是治土有方的能臣干吏了, 可实际情况呢?据史家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滕宗谅(滕子京字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用今天的话来说,滕子京是用非法手段,将那些欠债不还的人的债务,勒索为官府的收入,再设立小金库,由他一人主掌之,一部分即用于了修建岳阳楼。其目的何在呢?修楼捞名,以洗白脏污,谋求更大、更多的政治资本!而范公呢,只不过被其利用罢了。也就是说,范公是被他当作树立“形象工程”的笔和枪,轻而易举地耍了一番了。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