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扎堆在大槐树下吃饭,愣头到的时候,媳妇也端着碗跟着到了。侯三说:“愣头哥,你真傻吗?”愣头不善言语才显得傻的,停了半拍才回答:“你才傻!”端碗的庄户人笑。侯三说:“你不傻我让你算个账你可能算上来?”愣头说:“你说。”侯三说:“我一口,愣头嫂一口,加起来是几口?”愣头根本没多想,说:“两口!”饭场上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愣头却不笑:“笑啥笑?就是两口嘛!”媳妇用筷子敲了他的头:“你还不傻,老婆被人家哄走了你知道不?”愣头这才明白了啥意思,很气恼:“你真孬,谁跟你来编圈骂人的!”
汪大楼庄是抗日根据地,再往南是游击区,过了游击区,就是新四军游击支队的驻防区。一天,村长发给愣头和侯三两杆中正式步枪,拉来一辆马车,由一头骡子拉着,上面装了100套棉衣,并用油布扎着。村长叫愣头与侯三立正,下指示说:“这是100套棉军服,命你二人通过游击区送到新四军游击支队去,有困难吗?”
愣头这回反应却不慢,立马说:“没困难,保证完成任务。”侯三看了看天,天灰蒙蒙的,要下雪,没吭声。村长问侯三:“你有困难吗?”侯三想了想,马上回答:“天是要变,要下雪,但我不怕,别说下雪,就是下石头蛋子,我顶个石磨也要送过去!”
二人上路了。100套棉衣并不重,骡子也很有劲,马车拉得也很轻松。可刚进入游击区,天上就下小雨了,二人就扬鞭催骡子,力争天黑前赶到部队。就在这时,雨下大了,又进入了山区,路滑,速度就降了下来。前面就是普济桥了,过了普济桥,再走十里路就到部队驻地了。谁知到了普济桥,却发现桥断了。原来,前不久新四军与日军在桥两端对峙,日军将桥炸了个豁子,桥受了伤,但还能过车马,谁知今天下午有人拉一车石头,太重,将桥压断了。
这可怎么办?!马车停在了桥头。这时,不下雨了,却刮起了西北风,裹着冰渣,吹得人透心凉。侯三说:“愣头哥,咱回去吧。”愣头说:“你说的啥?让新四车穿着单衣打鬼子?吐出的吐沫还能再舔起来吗?”侯三见他犯了傻劲,说:“不回去,你能长翅膀飞过桥去?”愣头说:“咱向村长保证过了,反正今天得送过去,新四军冒着寒冷打鬼子,这棉衣顶重要顶重要。”侯三说:“我没说它不重要,但眼前桥断了,过不去。”愣头说:“你不是能得像猴子一样吗?你就不会想想办法?”“我想不出,你有本事你想。”这一激,愣头脑子一下子灵光了,他瞅了瞅桥下,冬季断流,踏着乱石走人是没问题的,说:“三弟,你看这样中不?你过河去找新四军,让他们拉个车在桥西头来接,我在这里守着。”
侯三听了高兴起来:“呵呵,谁说你傻,这真是个好主意!”
按说,十里路空身人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从部队赶回来,也顶多再加一个多小时,但过了四个小时,天已到深夜,却不见有任何动静,只有呼呼的北风加冰渣,在山野里作响。为怕冻着骡子,愣头将骡子卸下拴在山崖下的一个凹槽里,冰雪淋不着,外面让一车棉衣挡着,又将蓑衣脱下披在骡子身上,自己则站在车头,端着枪,守护着这车棉衣。
一夜过去。第二天天亮,侯三才引领着部队带着马车来到了桥头对岸,而愣头却端着枪靠在马车旁成了个冰人——愣头被冻死了。
原来,侯三去找部队时,天太冷了,见前面有个山神庙,就到里面躲风雪,但一躲,睡着了,所以,晚了。
点评:
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很鲜明。开头有意写他的“傻”,是故意给读者造成一个假象,为后面的扭转做铺垫。小说的中、后半部,写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英雄壮举,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新四军的军衣,表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品格。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主要场景浓墨重彩,写得非常突出,说明作者在情节的安排上,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