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恩师庞籍

[ 历史故事 ]

司马光只有一个亲兄弟,即哥哥司马旦。司马旦比司马光年长十四岁,靠父亲的恩荫进入仕途,一生做的都是小官。司马旦待司马光非常好,司马光的儿子早亡之后,司马旦还把幼子司马康过继给他。两个人“友爱始终”,司马光每年都会回去看望哥哥。

司马旦有个儿子,名叫司马富,司马富被朝廷录用,并被派到宁州(今甘肃宁县)守边。司马光考虑到哥哥和嫂子都已经七八十岁了,需要人照顾,就劝司马富留在家中,不要去宁州上任,还帮他向朝廷写了申请,朝廷也同意了。可没料到,司马富并不想这样做,偷偷跑去宁州赴任了。这不仅忤逆了司马光的意思,还将司马光置于尴尬的境地。司马光火了,写信把司马富臭骂一顿,并命他赶紧辞官回家孝养父母。此信即《宁州帖》。

信的大意是:十月五日,宁州有兵士来我这里,我才知道你坚决要去赴任。十二日程暹父来了,我才知道你居然没有向朝廷提交请求回家侍奉父母的申请书。他让我催你赴任是什么意思?岂不是要交割大虫尾这个地方让你守卫?我之前给你写信,让你再写一份奏状,你就是不肯。你父母都七八十岁了,身体又不好,官府还时不时有征缴摊派,你怎么忍心抛下他们不管?想不到你顽固愚蠢到这个地步!……我知道骂你也不管用,但是你太没有见识了……若是到了宁州,你一有机会就离任,不要向领导申请指挥权,免得又被留住……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司马光的做法未免太过“粗暴”。但宋代官场特别重视孝道,而司马光又是重视礼节的人,将孝道置于仕途之前是司马光一生的原则,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父辈交情

司马光的祖父出生于北宋建立之初,与寇准年龄差不多,是北宋早期为数不多的进士之一,但由于朝中无人帮衬,他做过最大的官也只是县令。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也考中了进士,同样因为没有人提携,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地方上轮岗,直到后来,他的上司盛度升任宰相,他被盛度推荐为秘书省着作佐郎,成为一名京官,命运才改变了。

后来,群牧判官这个岗位出现了空缺。群牧判官隶属于群牧司,是管理,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群牧司是军队的重要后勤部门,隶属于枢密院,一把手往往由枢密使或枢密副使兼任。群牧判官虽然不是朝廷大员,却是手里直接掌握重要资源的官员,所以各方势力就开始争斗,都想让自己人去填缺。

当时,宰相曹利建议,群牧判官得从家世清寒并且人品好、有能力的基层干部中选拔,于是有两个人被选中了,他们是司马池和庞籍。

司马池命运的转折不仅仅是升任群牧判官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即后来成为宰相的庞籍。

庞籍比司马池小八岁,两个人不仅成了同事和朋友,还成了邻居,他们的孩子也成了朋友。庞籍的长子叫庞之道,比司马池的小儿子司马光年长四岁。庞之道很聪明,司马光在他面前总觉得很自卑,但庞籍看到了司马光身上的优点。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非常稳重,成熟得像个思想深邃的成年人,对史学和经学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所以庞籍就将司马光收为自己的学生。

情同父子的师徒

司马光十九岁那年考中进士甲科,也就是进士的第一档,为未来的仕途赢得了第一个重要的筹码,因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一般都会在甲科中产生。司马光的第一份工作是奉礼郎,主要负责礼仪方面的工作。这个工作很适合司马光,因为他对古代礼法颇有研究。这个官职还有一个好处是工作地点在京城。但是,司马光辞退了这份工作,申请到苏州工作,以便就近侍奉父母。司马光的这个决定为他赢得了重孝义而不贪爵禄的好名声,这在注重口碑的仁宗朝,是非常重要的官资。

不久,宋朝三十年无战事的局面被西夏的李元昊打破,一时之间,众多有才能的人都被调往宋与西夏边境。庞籍也是其中一员,与范仲淹、韩琦一样,他也负责防守一个片区。不久,司马池病逝,享年六十一岁。从此,庞籍就把司马光当亲儿子一样教导和爱护。

补充纠错
下一篇: 去古代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