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另类英雄,一生离经叛道,却收获民心和真爱

[ 历史故事 ]

帕内尔,一个我们并不十分熟悉的名字,但此人在英国和爱尔兰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的一生,那就是“离经叛道”。

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最后却赢得了百姓。

一、出身于反英贵族家庭

帕内尔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之所以要加双引号,是因为他出世的时候爱尔兰已经被英国吞并不存在了。

他的曾祖父就是爱尔兰当地强烈的反英人士,外祖父曾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母亲一家同样对英国非常抵触。可能这样的家风造就了帕内尔注定要与英国纠缠不清的命运。

为了减少爱尔兰的抵触情绪,英国政府对当地的贵族施行了大量讨好性政策,比如子嗣可以优先到英国名校深造等。帕内尔靠着这一优惠就读于剑桥大学,可惜第4年被学校开除了,只因他喝醉酒后在街上和别人打架还被抓进了警察局。

看着颓废归来的帕内尔,家庭只好动用关系将其安排进了爱尔兰当地的议会,成为一名普通的议员。这时会有人想了:无论过程如何,起码帕内尔的家庭硬、起点高,20出头的失学青年摇身一变成为了意气风发的年轻议员。

可此时的帕内尔其实已经30多岁了,可以想见这位大哥之前都在干些什么。

二、对出身的背叛

在帕内尔出生之前,爱尔兰曾经闹过一次大规模的灾荒,饥荒导致100万人丧生、200万人逃离爱尔兰,这些逃难的人中有很多到了美国。小李子曾经出演过一部名叫《纽约黑帮》的电影,故事讲述的背景就是当时大批移居美国的爱尔兰人在当地扎根谋生。

没想到几十年后,也就是帕内尔从政的几年后,爱尔兰又遭遇了灾荒。这次饥荒造成的危害与上次近似,但性质有些不同。

第一次饥荒受灾的多数都是爱尔兰本国农民,他们没有外力救助只能逃难。可灾难再次来临的时候就有了强大外援,那些到美国的移民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扎稳脚跟,他们看到祖国受灾纷纷捐款捐物。

有了灾民有了钱,再加上一些激进的民族因素形成了。“反抗英国、爱尔兰独立”的口号随之响起。

这个时候,帕内尔站了出来。

在英国的经历和从政的经验告诉帕内尔,使用武装手段促使爱尔兰独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此举必将反噬爱尔兰。最理智的方法是谋求在英国框架下用和平手段实行爱尔兰自治。虽然这是他最终的政治目的,但帕内尔聪明地选择了先在平息矛盾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他拉着几个伙伴成立了“土地联盟”,并自任联盟主席。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团结佃农对抗地主,要知道他家可是根正苗红的大地主大贵族,这是他对自己出身的“背叛”。

土地联盟的主要宗旨是地主只能收取佃农缴纳的粮或钱形式的地租,不准用其他财物抵账。说白了就是大灾之年农民交不起地租就先欠着,以后慢慢还,不准地主像以前一样逼迫农民卖房卖地。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联盟不仅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还赢得了地主们的大力响应。因为上述那些看似对地主很不合理的条款只是针对加入联盟的地主。

那不加入呢?施以暴力手段。

帕内尔甚至还和主要成员商量对待不入联盟的地主不能使用手枪,因为那个时候手枪精准度低容易误伤别人,最好的手段是用刀。

这种暴力极端的方式自然不能让当局容忍,帕内尔以及主干成员很快被投进了监狱。但是他们保护农民利益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热切响应,爱尔兰议会被迫修改《土地法》,增加多项保障佃农利益的条款。

同时出狱后的帕内尔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他从爱尔兰一个郡县级议会的议员,被百姓票选为代表爱尔兰地区的议员进入英国议会。

三、对信仰的背叛

在伦敦,他时刻维护着爱尔兰的利益。有一次一位内阁大臣在议会上说:“爱尔兰就是英国版图上的一个碎片。”

帕内尔迅速回击道:“爱尔兰不是碎片,他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上文说过,他规划的爱尔兰是在英国框架之下施行高度自治,用他的话讲:“英国和爱尔兰唯一的联系只有英国国王。”甚至,他由于多次发表激烈的言论被驱离议会。

当他在议会大厅为爱尔兰呐喊的时候,爱尔兰的独立运动也愈演愈烈,已经到了英国骑兵部队在都柏林大街上镇压示威人群的地步。

幸运的是,当时执政的内阁属于温和派,他们思虑再三同意帕内尔对爱尔兰未来的设想。双方为此谈判了好几个月,就在有些眉目的时候,爱尔兰的激进组织成员在伦敦大街上用手术刀刺杀了英国首席爱尔兰大臣。

刺杀事件彻底断送了帕内尔的目标,英国内阁关上了和谈大门,帕内尔失去成为“爱尔兰的马丁路德金”的机会。

郁闷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他在伦敦时邂逅了一位爱尔兰裔有夫之妇,然后疯狂地爱上了她。虽然女方后来离婚,选择与帕内尔携手走到最后,但爱尔兰是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对婚姻的忠贞是教义明确规定的。

两人的爱情故事不能被世俗所容,政敌以此为借口攻击帕内尔,导致后者被政党罢免职务。由于百姓的选票高居不下,才勉强保留了他在英国议会的席位。

1891年10月,帕内尔死于心脏病发作,随他一起消失的还有和平解决爱尔兰民族运动的方案。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