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曾致电国家队:不夺冠,便去死

[ 历史故事 ]

国际足联要钱,墨索里尼要脸

1932年,由于饱受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影响,捉襟见肘的国际足联,更多地把收入问题摆在首位。此时,意大利承诺跟国际足联分红。

这是墨索里尼经过精打细算后的结果——此时的意大利国内正处在全世界经济危机的煎熬中,他看准了举办世界杯一方面可以分散国人的注意力、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显示他所谓“大罗马帝国”的团结、强大和法西斯主义的无往不胜。他信誓旦旦地向国际足联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举办一个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足球盛会。

鉴于当时欧洲大陆普遍采取的绥靖政策,最终国际足联力排众议,将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的主办权送给了墨索里尼。

打造“南美意大利队”

在某种程度上,1934年世界杯对于意大利而言,更是一场外籍人的赛事。当时,意大利队虽然有国际米兰出身的梅阿查等国际巨星,可是并没有绝对实力击败西班牙、奥地利、德国这样的强队。

为确保夺冠,墨索里尼命令在全世界搜罗顶级足球选手,他认为种族归属可以决定球技高低。意大利当局在那些优秀运动员的家谱里寻找“高贵”的意大利血缘,只要与意大利移民沾上边,便被拉入意大利队,成为“雇佣军”。个别选手没有这种血缘,当局便修改他们的国籍,让他们代表意大利参赛。

随着阿根廷队奥西、蒙蒂等一流球员的加盟,意大利队更像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南美意大利队”。

亲自指定裁判

在预选赛和小组赛中,意大利队以压倒性优势分别轻取了美国和希腊。一切似乎都见证着意大利足球的荣耀之路。但紧接着,意大利的比赛开始变得肮脏起来。

四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阵西班牙。西班牙队先进1球,上半时结束前,意大利队3名球员撞倒对方门将后破门,主裁判判定进球有效。下半时西班牙队1个进球被吹掉,双方按规则需重赛。6月1日,意大利队在重赛中先进1球,西班牙队随后扳平,但被判进球无效,东道主由此挺进4强。

为了让决赛不再发生“意外”,拥有指定裁判权的墨索里尼,选择了丹麦裁判埃克伦德执法意大利队参加的半决赛和决赛,事后传言,半决赛开始前埃克伦德曾被墨索里尼叫到包厢中谈话。最终,意大利队1:0力克奥地利队,杀入决赛。

“要么夺冠,要么去死”

在墨索里尼看来,决赛的对手捷克斯洛伐克,一个1918年才建立的国家,根本不配和意大利站在一起。决赛前,墨索里尼明确要求意大利必须拿冠军:“这只是个选择题,要么夺冠,要么去死”。带着这样的心理负担,意大利球员只带给现场球迷一场沉闷的决赛,让捷克斯洛伐克率先进球。比赛最后时刻,意大利球员如梦初醒,终于在90分钟内将比分扳为1比1平,加时赛再打入致胜一球。在全场观众狂呼声中意大利首次夺冠,他们身后躺倒了11名遍体鳞伤的捷克斯洛伐克球员。

无独有偶,在4年后的法国世界杯上,为继续宣扬法西斯主义,足球再次成为墨索里尼的工具。由于没有主场之便,墨索里尼略有收敛,但他那封发给国家队的“胜则奖败则杀”的着名电报,可谓“旷古烁今”。

幸运的是,在国际足联以及对手的普遍同情下,意大利队4比2击败匈牙利队,成为世界杯历史的球队。输掉决赛的匈牙利队员为此开玩笑说:“我们输了一场比赛,但救了22个人的命。”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