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不抵抗是对的

[ 历史故事 ]

张学良不抵抗主义再评价
  口老道
  与整个二十世纪同呼吸共命运的张学良将军仙逝已六年。从九一八后被骂为卖国贼,到今天被敬称伟大的爱国者,尊卑荣辱世态炎凉,岂容今人辨析。是罪人好是功臣,留待沉淀的历史去甄别吧。做为东北老乡与后生,仅对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一, 抵抗策略的制订
  孟子云“家必自毁而人毁之,国必自伐而人伐之”。以倾覆专制满清自立的中华民国,本欲图得民众幸福,却因政纲紊乱强人蜂起,海内分崩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地方割据,国中有国党外有党,中华民族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年秋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爆发中原大战,张学良通电拥护中央,派大军入关。年夏,石友三兵变,又急调东北主力部队进关围剿。至此辽宁境内东北军十四个步兵旅仅剩四个,四个骑兵旅仅剩一个。防务空虚,兵纪松懈,给日军可乘之机。孙子论兵曰“强而避之,乱而取之”,日本人深谙此道。
  面对突发事变,张学良听取众议,分析战情,沉着冷静地做出不抵抗决定,从而使东北民众少受战争屠戮,古城沈阳免遭战火摧残。善莫大焉,功莫高焉。直到晚年,他都强调“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不该政府事,也不该蒋公的事”。不管后人论是论非,不管政治格局怎样演变,好汉做事好汉当,不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从这一点来讲,张学良够东北爷们。
  不抵抗主义形成的原因大致如下:
  , 尊重事发地建议。张学良身挂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衔,因负华北,西北部队调遣职责而坐镇北京。当晚接沈阳臧式毅,荣臻电报,内述事变详情,还提出“职等均主张不抵抗,以免地方膜乱”的建议。其它各地如热河省政府也提出“横逆之来同深愤慨,染国际交涉具有正法,我政府必能据理力争,自应静候解决”。身处异地的张学良尊重事发地建议必是第一抉择。
  , 根据既往经验。“日本人在东北同我捣乱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我都下令不抵抗,就不让你有借口”。以柔制刚的战术确有成功的先例。一九二八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奉军参谋总长臧式毅明知日人所为却不动声色。当时日本奉天守备队“已取战时姿态,寻机出动以伸魔爪。”由于采取不抵抗主义使日军阴谋未能得逞否则九一八事变会提前三年发生。另外张学良认为不予抵抗是想证明我军清白,勿使事态扩大以免兵连祸起,波及全国。
  , 接受众人主张。闻知沈阳事变,立即召集于学盅,万福麟等重要将领开会,讨论应急问题。张学良认为日军不仅一个联队,它全国兵力正源源而来,绝非我东北一隅所能应付。所有军事外交问题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各将领均以张的看法为然。第二天召集顾维钧,汤尔和,章士钊等东北外交委员征求意见,大家主张依靠国联调节解决。随后邀请平津各界名流李石曾,胡适,曹汝霖,陆宗舆等二十七人研究东北问题。出席诸人均以依靠国联,听命中央为是。上述会议坚定了张学岭不抵抗的决心。
  , 判断失误。日人进入东北以来虽然与中国军民摩擦不断,但碍于《中日共防协定》和日美《蓝石协定》的约束,明目张胆的军事占领尚未出现过。可这次九一八事变不同寻常,以中村事件(三一年七月下旬,驻扎哲里木盟的中国屯垦军骑兵队将蚩尤南京政府签发的外交护照来东北考察农业的日本人中村需太郎一行四人砍头碎尸沉入沙底。)为导火索,在日本引发仇华浪潮,激发了日军武装占领东三省的野心。张学良虽知中村事件必然引起日人寻衅,却没想酿成事变,还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后来他说:“我们历史上都是采取这个办法,假如知道化不了,我的处置方法就不同了。”
  二, 抗日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九一八事变令东北军和张学良损失巨大,数万兵力溃散,千万资产被掠,且政治声望一败涂地。愤青无志汪精卫送张学良“不抵抗将军” 大帽子,再痛斥张学良割据地方把持财政,放弃国防丧失失地。最后汪竟逼迫张辞职,借此彰显他本人的爱国情操。张学良虽然辞去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之职,可政治文化军警各界仍然不依不饶。北京国民大学校长君武杜撰感时诗《哀沈阳》,内有“赵四风流朱五狂,哪管东师入沈阳;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把阿娇舞几回”。等讥讽词句,一时流传甚广。原先无偿为他提供高等病房的协和医院,害怕背负养奸恶名,撵他立即出院。国共两党都对他口诛笔伐。到了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这是张学良人生最灰暗的时期。
  张学良晚年曾说他最佩服的是当时《大公报》上的一篇社论,主要观点是说,无论何人是张学良,他都会那么办的(指不抵抗)。只有设身处地知道那个环境的人,说出来的话才是公道的。
  事变当晚,日本关东军第二师团和独立守备队兵力一万四千 左右,驻朝十九,二十两兵团也开始向中国边境移动。我东北军王以哲步兵第七旅驻北大营,作战兵力不足七千。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跻身列强行列,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令中国无法比肩。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指出:少帅的二十万军队根本敌不过日本的现代化的战争机器,甚至举全国兵力都无异于以卵击石。“落后就要挨打”说的就是这一时期。
  北大营驻军和讲武堂学员,由于执行了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循序退往辽北,又安全转移到关内,几乎没有伤亡。沈阳城内也无骚乱发生,没给日寇任何烧杀劫掠的借口。相比而言,稍后发生的长春战斗,江桥抵抗,不但没保住一寸土地,还以极大伤亡而告终。后来经过整备的长城抗战,芦沟桥抗战,松沪抗战,南京抗战等,除了牺牲成千上万的生命,没取得一场胜利。
  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务实的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还死拼,岂不是拿生命当儿戏。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过是封建专制愚民术而已。唯物主义认为,对于消逝的生命来说仁和义都是不存在的。那些煽动民众赴死者,或独夫或民贼也。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