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的毛泽东

[ 历史故事 ]

那天,党史工作者问王会悟,王奶奶,你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1920年5月,还是第二年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时?

王会悟怔然,迟疑了片刻说,记得是1920年5月。那时,她刚搬到渔阳里2号不久,毛泽东从北京而来,到陈先生府上拜访。那个初夏,他来过陈宅好多趟,与陈先生相谈甚欢。她对湖南口音的敏感,也许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此后,与李达相伴二十载,湖南“骡子”的倔强性格与款款湘音,就一直在她的生命中不曾断过。

中共一大召开后,1922年底,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湖南长沙自修大学主持教务,王会悟带着才几个月大的女儿李心田,随夫而去,在清水塘与毛泽东和杨开慧同住一套平房,相处一个月,成了好友。当时杨开慧刚怀上毛岸英,毛泽东见王会悟特别会带孩子——她将女儿的衣服前边留得长,以避寒冷,后边留得短,以方便大小便,便风趣地说,你这衣服也是革命嘛!并关切地问王会悟,湖南的饭呷得惯吗?王会悟摇头说,太辣!毛泽东笑了,无湘不成军,无辣不吃饭。做湖南媳妇就得能吃辣,这是第一关。王会悟点头道,尽量适应。毛泽东又问王会悟,到了湖南后有什么打算,想做么子?王会悟说,孩子太小,自己带吧。毛泽东摇头,说,你是知识女性,要自我革命,不能当专职太太。听李达说,你的英文很好。王会悟点头,说,当年在教会学校读过书。毛泽东说,就留在自修大学教英文吧,我们需要培养懂外语的人才。于是,王会悟就留在长沙湖南自修大学教书。此后,长沙一别,便是20多载。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有一天,重庆妇女界举办欢迎毛主席大会,王会悟带二女儿李心怡出席欢迎仪式。会议期间,毛泽东问,王会悟同志在吗?王会悟激动不已,嗖地站了起来,答道,润之,我在,我在哟!毛泽东听说她就在会场里,笑着说,请不要走,留在这里。

散会后,王会悟与女儿被请到了主席下榻之处。落座之后,主席嘘寒问暖,问她和孩子们的近况,李达现在身处何处。也许就在这一刻,王会悟面露难色,吐露苦衷,说她与李达分手已经五载了。全面抗战八年,她带着女儿南逃后,流亡贵阳,匆匆一见后,李达返乡,一直蛰伏故里,已另娶新妇。抗战胜利后,她才举家搬到重庆。

毛泽东听了也黯然神伤。王会悟激动地握着毛泽东的手,泪流不已。主席安慰说,都会好起来的。王会悟拭去脸上的泪水,对毛泽东说,蒋介石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您千万别上他的当。毛泽东哈哈一笑,说,会悟还是老样子,20年了,说话还是直来直去,请放心吧。我们从上海那天起,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走到天亮。

毛泽东与王会悟谈话期间,工作人员一直在催,说另外还有要人求见。毛泽东摆了摆手,说此时会悟就是要客。再待一会儿去,我们老朋友20多年不见,再叙叙旧。那天他们谈了很久。毛泽东是一个念旧的人,对老朋友,尤其是对中国革命做出过贡献的老朋友,他始终是心心念念、没齿不忘的。

自长沙一别,他与王会悟已经23年未见了,中共二大就是在李达、王会悟家里召开的,毛泽东本来是代表,却因为找不到李达家而误了会期。他曾对斯诺讲:

那年(1922年)的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错过了这次大会。

毛泽东在延安叙述这段往事时,记忆有误,中共二大是夏天召开的,不是冬天,会议的地点就在王会悟家里,只是那时李达与王会悟已经搬出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家,另择一处,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1918年10月,新民学会11人到北京,为赴法勤工俭学筹措川资。有人告诉毛泽东和蔡和森,清末铁路风潮中,修粤汉铁路时,曾向湖南集资200万元,另有粮盐税超额款128万元,长沙捐的四万元,都在北京银行里,由湘籍旅京人士熊希龄、范源濂把持。通过毛泽东老师杨昌济的帮助,毛、蔡终于找到熊希龄和范源濂,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振三湘,要先从人才培养起。熊、范颇受感动,遂从这两笔钱中拿出利息16000元,给这批湖南学子,但缺口还很大。于是,毛泽东、蔡和森再次找到杨昌济,说他们要到上海去送第一批赴法学子。

杨昌济此时已病入膏肓,他从床上坐起身来说,若去上海,就该找行严啊。他可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大律师。找到行严,川资有望,不会是熊秉三这区区16000元。润之,研墨,我给章行严修书一封,你们到上海好去找他。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