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

[ 成语故事 ]

东汉时有个名叫桥玄的,是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这人的性情刚正,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年轻时,在本县当个小官,曾揭发过豫州“陈相国”羊昌的罪恶。在任“汉阳太守”的时候,他的属下“上邽令”皇甫祯贪赃枉法被他立时处死。汉灵帝时,桥玄为“尚书令”,那时,“太中大夫”盖升仗着和皇帝有旧交情,大肆搜刮民财,桥玄上书揭发,灵帝不但不理,还升了盖升的官。桥玄一气之下托病辞职,回了老家。后来虽然又被任命为“太尉”等职,他几乎都没有上任。

《后汉书·桥玄传》有这样一段记载:一天,桥玄十岁的小儿子在门前游玩,忽然来了三个强盗,把孩子绑架而去,并借此勒索。当地守备阳球知道了,马上派兵去救,把强盗团团围住,但是不敢进攻,怕逼急了强盗会杀害孩子。桥玄怒喝道:“强盗是众人的祸害,难道为我的儿子而宽容众人的祸害吗!”桥玄催兵进攻,强盗全部被捕,而他的小儿子却因此被害。

当时,人们对桥玄的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精神颇有好评。桥玄死时,没有什么遗产,殡葬也很简单。曹操经过桥玄墓时,曾恭敬地致祭;蔡邕还给写了《太尉桥玄碑颂》,颂扬桥玄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这就是成语“百折不挠”的来历。不挠,就是不屈。意思是说,即使遭到很多次的挫折,所下的决心也绝不动摇,也作“百折不回”或“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这句成语,原作“不挠不诎”,始见于《汉书·叙传》,说的是西汉时王商的故事。

王商是汉成帝的丞相,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有一次,京都长安城中忽然纷纷传说:大水要冲来了,快逃命吧!于是,全城的百姓乱了起来。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吓得赶紧请成帝躲到船上去,准备撤走。王商竭力阻止,并严正指责王凤不该未作调查就轻信谣传,带头逃避,使人心更加慌乱。不多久,事实证明并没有什么大水冲来,居民也就很快安定下来。但是,王凤却认为自己丢失了面子,对王商极为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姓杨名肜,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商要治他的罪,王凤却为他开脱、包庇。王商坚持执法,罢了杨肜的官。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勾结同伙阴谋诬陷王商。汉成帝听信谗言,竟撤去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给予王商的评价是:诚实公正,不挠不诎。

诎,与屈同义;不诎,就是不屈。

补充纠错
上一篇: 败军之将
下一篇: 百闻不如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