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

[ 成语故事 ]

“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愉快地从业。这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义也很浅近,可是它的来源却相当久远。早在春秋时代,老子(即老聃[dān])就曾说过: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里所谓“安其俗,乐其业”,就是成语“安居乐业”的前身。不过,老子的这段话,在不同版本的《老子》一书中,原文的个别字句却稍有出入。例如,有的版本是这样说的: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而《庄子》的《胠箧[qā-1iè]篇》也有一段话,看来就是直接引述老子的话,它说: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里所谓“安其居,乐其俗”,或“乐其俗,安其居”,也都是成语“安居乐业”的前身。不过,老子的这段话,认为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各有自给自足的经济,可以各自安居乐业,不而要互相交流、互相往来,这种闭关锁国的狭隘保守观点,在今天看来显然是很可笑的。而他还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至极之治”——治理得最好的理想世界哩。

老子的观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还有不小的影响。上述《庄子》的所述便是一个例证。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表示不同意这个说法(参看“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另一位汉代的史学家班固却在他的《汉书·货殖传》中重复了老子的论调,它说:

“……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人纷华,非其所习,譬犹戎、狄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大意是说:父兄前辈的风俗礼节,劳动技能,子弟后代不需要怎么学,便会容易地掌握继承下去。各地区的老百姓就这样各按传统的方式生活,安居乐业,吃饱穿暖,虽然另的地区有新颖美好的事物,也不一定适合他们的需要,譬如西北地区戎、狄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对于江浙一带来说,就搞不到一块

《汉书》中的这段话,当然也是不正确的。但是,其中“安其居而乐其业”一句,却更接近成语“安居乐业”了。

同是《汉书》,在《谷永传》中作“安家乐业”。据载,谷永曾向汉成帝上书,其中有一段,建议把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各种负担减轻一些,以安抚民心,巩固封建统治。原文是这样的:

“……务省繇役,毋夺民时,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

《三国志·魏志·贾诩传》作“安土乐业”。据载:曹操攻取了荆州之后,准备沿着长江向东进军,直逼江东的吴国。贾诩不同意,劝曹操道:“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所谓“安家乐业”、“安土乐业”,同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完全是一样的。而“安居乐业”这句成语的首先正式出现,有文可据的,大概要算后汉人仲长统的《昌言》一文,它说:“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宴然”。

补充纠错
上一篇: 安然无恙
下一篇: 爱屋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