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当一面

[ 成语故事 ]

形容独立担当一个方面或一个部门的任务,人们往往说是“独当一面”。

这句成语较早出现于《汉书·张良传》。张良是汉王刘邦的得力助手之一(参看“暗渡陈仓”)。在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张良出过很多主意,他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

当刘邦从他的根据地关中(今陕西南部一带)率领大军向东进击项羽之初,军事进展还比较顺利,很快就攻下了彭城(楚都,今江苏徐州市)。但是,项羽立刻组织反攻,大破汉军,汉军伤亡惨重,狼狈而逃。刘邦吃了败仗,意志消沉,情绪很坏。途中下马休息的时候,气愤地对张良说:“只要有人能替我出这中气,我情愿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分给他!你看谁是最理想的人,可以立此大功?”

张良答道:“九江王黥布非常勇猛,他本是楚将,但他同项羽向来不睦;拥有万余人马的彭越,正受自封为齐王的田荣指使,在梁地起兵反楚。这两处可以赶快派人去联络。至于您汉王自己部下的将领中,‘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您如果要把关东之地分给替您立功的人,那么这三个人倒是理想的对象,他们可以打败项羽。”

张良所说的“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这句话,就是后来成语“独当一面”的出处。刘邦当时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立即联络黥布、彭越,并重用韩信,还许诺他们:破楚之后,一定分地封王。据说楚、汉战争之到底以刘胜项告终,这三个人确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独当一面”这句成语,后来大约至少在唐或五代时就已经形成了。例如后晋刘昫所撰的《旧唐书》,在《张濬传》的一段记载中,就有这句成语:

复恭戏曰:“相公握禁兵,拥大旆,独当一面,不领复恭意作面子耶?”

唐朝末年,张濬被任命为讨伐李克用的统帅,即将向太原进军。在离京出发前的宴会上,杨复恭向张濬敬酒。这杨复恭本是权势很大的一个太监,张濬便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这时杨复恭已经不得势了。张濬对于他敬的酒,竟拒绝不饮。杨复恭很学难堪,又不敢翻脸,只得半开玩笑地说了上面一句话:“相公掌握大军,高举帅旗,独当一面,难道不领我杨复恭的情意,给我点面子吗?”

补充纠错
上一篇: 杜口裹足
下一篇: 洞见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