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成语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九章·怀沙》。(参看“惩羹吹齑”、“尺短寸长”。)
屈原这篇诗中,有这样几句: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大意是:白的变成了黑的,上面颠倒为下面;凤凰被关在鸟笼里,反而想叫鸡鸭飞向高空。这是屈原对楚国朝政昏暗、不辨忠奸的悲愤和感慨。
晋朝傅咸的《青蝇赋》,把青蝇比作卑鄙无耻的人。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既反白而为雷火,恒怀蛆以自盈。”
所谓“反白为黑”或“变白为黑”、“倒上为下”,就是成语“黑白颠倒”或“颠倒黑白”的初期句式,形容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意思,与“混淆黑白”的意思相同(参看“暮夜无知”),也与“颠倒是非”的意思相仿(参看“谬种流传”)。
相反,如果是非明确,毫不含糊,就叫做“黑白分明”,如《春秋繁露》:“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