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何以被称为“强项令”

[ 历史故事 ]

人体器官中,颈项相当重要,上连头颅,下接躯干,乃关键通道。它又最为灵活,可前仰可后合,可左顾可右盼,只要柔软的功夫到家,颈项颠倒也不难。诸如“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点头哈腰”之类的词汇,便是颈项足够灵活的明证。但历史上偏偏就有不柔软、不灵活的颈项,它长在一个叫董宣的人身上。

东汉初年,董宣做洛阳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逃到公主家躲了起来,追捕的官吏只好徘徊于公主府外,“望奴兴叹”。一次,公主出行让这家奴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堵着,“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结果真就把公主家奴就地正法了。

湖阳公主哭着跑到弟弟光武帝刘秀那儿告状。刘秀不明就里,要鞭杀董宣。董宣不服,皇帝如此包庇公主纵奴杀人,还怎么治理天下?刘秀亲眼目睹了西汉后几十年的动乱,深知初创新朝之不易,内心已被董宣说服,原谅了董宣,但为了给公主一个台阶下,就让董宣给公主磕头道歉。

谁知董宣坚决不磕头道歉。“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刘秀让宦官强按着董宣给公主磕头赔罪,董宣两手撑地,梗着颈项,就是不肯低头。摊上这么个耿直不要命的人,刘秀也只好“敕强项令出”。从此董宣便得了一个“强项令”的绰号。

董宣这个强项令,从此威震京师,达官贵族、豪强劣绅“莫不震栗”。皇帝姐姐的家奴犯法他都敢杀,更何况众人?再说了,连皇帝都按不下他的头,谁的颈项有他的硬?于是,因董宣字少平,京城有歌谣疯传:“枹鼓不鸣董少平。”

其实,颈项硬不硬,取决于颈项上面的脑袋。脑袋里塞满胆小懦弱、阿谀奉承、卑躬屈膝、见风使舵……颈项自然就硬不起来,牵连着腰弯膝盖软,整个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匍匐在地,无需人按,更不会用手强撑;脑袋里如果装着大义凛然、公正无私、不畏强权……颈项就硬,不但颈项硬,整个人浑身上下充满了硬气,就像董宣一样,皇帝也按不倒他倔强的头颅。

董宣七十四岁时死在官任上。刘秀派使者去慰问,只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刘秀分外伤感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董宣不畏强权和他的廉洁密不可分。自身清正廉洁便不会授人以柄,自己没有把柄。行事自然就没有顾虑,脖颈子硬,腰杆子更硬,皇亲国戚面前也敢不低头、不折腰。试想,自己屁股都不干净,哪还有胆量去管别人?即使面对歪风邪气,又哪里来的勇气跟人家较真儿?可能早就跟不法势力蛇鼠一窝、沆瀣一气了。

补充纠错
上一篇: 带兵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