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是大宋贤相,更是科学巨匠

[ 历史故事 ]

厦门同安公园中,有一个以1∶1规模复制的“水运仪象台”。这个“水运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首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它是一台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这样一台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水运仪象台,其建造者却是饱读诗书的大儒苏颂。

苏颂出生于福建路泉州同安县,在22岁那年高中进士。1092年,苏颂成为中书侍郎,也就是丞相。非常难得的是,苏颂虽然公务繁忙,但是始终坚持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各种文献典籍,成为一个文理兼通的“超级学霸”,这就为他日后成为科学巨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颂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之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当时历法与天象不吻合的问题。因为历法是根据对天象的观察而推算的计算时间方法,这种推算总是和实际情况有差别的,有时候差别还非常大。

1085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新君继位之后,照例要进行敬天法祖活动,而越来越严重的天象和历法不合的问题使得大家都很头疼,于是,制造一台天文观测仪器观测、研究天象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个任务落在了具有博学之名的苏颂身上。苏颂领命之后,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学习和对天象的观测,在北宋着名天文学家韩公廉等人的帮助之下,耗时七年,终于造出来了能够清楚显示天象运行,也能够准确报时的“水运仪象台”。

从结构来看,水运仪象台一共分成三大层,最上面一层放置的是“浑仪”。浑仪是中国古人以“浑天说”为基础造出来的观测天象的仪器。古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就像一个蛋壳,日月星辰就像镶嵌在蛋壳上的物质,地球则是“鸡蛋”的“蛋黄”。在此之前,历朝历代均制作浑仪,苏颂所设计制作的浑仪,其特点在于精度更高,更便于观测。水运仪象台的中间一层是“浑象”,浑象是用来演示日月星辰运行的机械。这个仪器最下面一层是一个报时装置。后世学者根据资料推测,这个报时装置24小时内的报时误差控制在10秒钟以内,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整个装置运行起来之后,人们登临而上,既可以获知时间,又可以审视天体运行,进行天文观测。

即便在今天看来,水运仪象台也是一部大型设备,其铸造工艺极其复杂,光用的铜材就达到10000千克。制作团队既要考虑动力装置和三个部分运行平稳,又要保证报时准确,还要让设备的运行与天象一致,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这样一台极其精巧的天文观测仪器一问世,立刻就在当时引发了轰动。后世的学者认为它创造了三项世界第一:首先,三楼浑仪的运转与现代天文台转仪钟运转原理是一样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转仪钟;其次,水运仪象台有一个活动屋顶,它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鼻祖;再次,水运仪象台一楼的报时装置所运用的擒纵系统是现代机械钟表的先驱。瑞士一家钟表方面的权威杂志曾经也表示:“欧洲运用这个原理发展钟表,是在中国这个水运仪象台问世3个世纪以后的事情。”

此后,苏颂仍然是一边当官,一边创造新的世界级纪录。当后世的人们审视苏颂的一生之时,常常会由衷地感叹道:“人的潜力能有多大,看看苏颂就知道了。”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