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拿
“徒手治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术。在中国,古称〝按摩〞、〝按蹻〞或〝乔摩〞,至明朝始称〝推拿〞。推拿的理论基础有两方面,一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穴位,而另一则是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和运动力学等,而要将其治疗效果完全发挥出来,必须具备扎实的推拿手法。
如今是信息科技时代,人们可以藉由不同的管道取得许多保健的信息,尤其是穴道指压、按摩方面的信息,但仍无法将现代人常有的病症(如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治愈,故多数人对一般的民俗疗法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在此特别强调,许多民俗疗法皆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性,推拿尤为其最,譬如建一栋大楼时,设计蓝图就好比是医学理论,建筑材料及工人技术熟练度就好比是治疗师及推拿技术,一张好的蓝图但却不加以选择,别说是高楼连一间平房的地基都无法打稳。因此笔者认为欲将推拿学好,除了常吸收医学知识外,手法的训练绝不可轻忽。
以下将就一般常见的民俗疗法与推拿疗法之手法做个比较:
指压疗法:利用拇指案压穴道,刺激体内的气,以达到调整脏腑的效果。
拔灌刮痧:利用毛细孔的扩张,而将体内的污气排出,以达活血化瘀的作用。
整脊疗法:着重于人体生理解剖,以各种被动运动手法以达到调整神经及脊椎矫正。
在大陆地区,推拿共归类为六大手法: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及运动关节类手法。因有此六种治疗手法故推拿疗法是属多元性的,各种手法性质不同其补泻程度亦有所差别,因此推拿疗法是除了针灸治疗外,能充分发挥中医理论之物理治疗。目前台湾的推拿治疗手法繁多,专家们秘针其技,使其手法不外传,然而大陆却早已将其各门手法归类,即使后人在创新的治疗手法,仍脱离不了以上基本的六大类手法的范围来变化之。前述之指压及整脊疗法亦属推拿之挤压类手法及运动关节类手法。
在六大类手法中,以摆动类手法最难学习,因此手法须具「持久」、「有力」、「均匀」及「柔和」,是以指或掌部着力,通过腕部的连续协调的摆动,使之产生一定深透力的手法,其手法包括一指禅、滚法和揉法等,大约介绍其练习过程:
一指禅:其准备动作为手握空拳,拇指盖住拳眼,用大拇指指端螺纹面和桡侧偏峰着重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手腕悬屈,然后运用腕连续不断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其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而又节律协调,持续不断的作用于经穴上,当动作已掌握到「松」字诀,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刚柔相兼,柔和有力,且能持续操作,不致疲劳,这才称得上为一指禅功。而从一指禅应用在临床方面,根据不同部位及病症,在手法操作有不同变化-缠法、偏峰推法及屈指推法等,法虽有定,变通在人。
滚法:其动作姿势为用手臂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的部份,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运用腕关节的屈伸外旋的连续动作,便产生的压力轻重交替而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治疗于部位上,因须运用腕部的灵活摆动及手臂的协调动作,使手背作滚动状,并且同时要求较大压力和柔和舒适,所以动作之难度及技巧性都较高。在临床应用上,因人体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病症,除了施以柔和舒适的侧滚法外,还须利用指间关节的正滚法,其力刚劲,在临床应用上必须灵活运用。
揉法:推拿最常运用的手法之一,手法极其柔和,在《厘正按摩要术》中说「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宛转回环,宜转宜缓,绕于其上也,是其摩法生出者」。其动作与摩法相似,其动作是用手掌大鱼际、掌跟部或手指螺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在临床应用上常和捏法、拿法配合。
以上介绍三种摆动类手法,是因其最能掌握到手法之四种基本技术,同时不会造成第二次伤害,另其特点为刺激缓和舒适,使治疗师不易感到疲劳。
在中医推拿学中提到,推拿手法是一种技巧、一种高级的运动型态,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之一,从事推拿医务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门技术。手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因此谈到推拿,则必须重视手法的研究及运用,特别在「法」字上下功夫,《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记载:「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推拿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若无扎实的技术将无法将病人治愈,为提升推拿水准,除了重视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之解剖生理外,更须注重推拿手法的培训,才能成为一位内外兼备、名符其实之推拿师。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