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老年人秋季养生有几招妙方

进入秋季以后,温差较大,白天气温仍然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气候也逐渐干燥。受凉后,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而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然降低。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经受不了气温的突然变化,出现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的复发。因此入秋以后,老年人搞好自我保健尤其重要。
首先要适当增强锻炼,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户外活动的最好时期。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身体条件好的可以选择爬山、钓鱼、郊游等活动。体质较差的则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加或减少衣服,尤其是进入晚秋季节更应如此,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采取“春捂秋冻”的锻炼方法,以防寒气侵袭,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复发,其次就是要合理调整营养,注意饮食卫生。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是蚊蝇孳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时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较常见,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即使达到完全灭菌标准的冷饮也可能引起腹泻。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时也要充分加热,否则进食后很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老年人常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浆、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另外,老年人还要保持心情舒畅。正确把握自己,家务劳动要适度,身体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