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补充纠错
上一篇诗文: 满江红·蒜山怀古
下一篇诗文: 归国遥·香玉
译文及注释 补充纠错
译文
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
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注释
浮梁:县名,宋属饶州。《浮梁县志·官司志》:“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钟鼎句: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 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
宠辱休惊:《老子》:“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裁冰:作诗。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诗:“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
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对床空悠悠,夜雨今萧瑟。’……又云:‘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此其兄弟所赋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问谁句: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晓山二句: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展开↧
创作背景 补充纠错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之后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期。在罢归赋闲的日子里,可以排遣壮怀愁绪的,只有饮酒、赋词诸项。此时他送族弟辛祐之归浮梁,为赋别情而作此词。

参考资料:

1、朱惠国.论辛弃疾二十四首《临江仙》的体式及其词谱学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7(04)

2、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

展开↧
诗文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970 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