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1月23日发生的大事件

太平天国“改革家”洪仁玕逝世

在156年前的今天,1864年11月23日(农历1864年10月25日),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逝世。洪仁玕洪仁玕(1822—1864年11月23日),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者,“拜上帝会”创始人之一。字益谦(一作谦益),汉族。号吉甫。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族弟。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1852年(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直至1860年4月辗转到达天京。5月,被洪秀全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执政之年,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如禁朋党,设新闻官;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文化思想、社会风俗方面,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设办医院、学堂,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外交方面,提议与各国通商,允许外国人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但不准其干涉内政。这个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洪秀全审批,旨准刊刻颁布。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他又策划和组织了东征和西征,虽取得某些进展,但终未成功。他资历不深,骤膺高位,难以取得众将领的支持;又因与洪秀全的观念颇有异同,引起洪秀全的猜疑。洪秀全死后,他虽辅佐幼天王,却已无力回天。1864年7月,天京陷落。他迎突围的幼天王辗转于安徽、浙江、江西,拟与侍王李世贤会合。10月兵败石城,与幼天王等相继被俘。11月23日于南昌就义。资政新篇《资政新篇》这部充满西方化改革精神的治国方略,仅仅一万一千字,完全出自洪仁玕一人之努力。全文共分四篇。“用人察失类”,是主张团结奋斗的行政纲领;“风风类”,是移风易俗,改变传统中国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生活方式的主张;“法法类”,即“以法法之,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以立法以为准焉”。“刑刑类”,即惩治顽民,严肃法制。洪仁玕还是尽量按《圣经》的原则来设立刑法。他不仅要求“善待轻犯”,而且对所有犯人都必须严格按照“一定之章程,一定之礼法,方不至妄生别议”。其后三篇,是洪仁玕治国思想的精华。针对太平天国的现状,洪仁玕参照西方治国之策,意在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资本主义经济思路,使他成为鸦片战争后第一位明确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资政新篇家。但是,太平天国和满清朝廷斗争的复杂性,使得洪仁玕的理想成为一纸空文。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金龙城(天王府内城)中死去。40多天后,曾国荃的湘军攻陷天京全城,天王的遗体被挖出焚烧。洪仁玕等则突围而出,转战皖浙边界,9月底入江西,不久战败被俘。11月,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杀于南昌。《资政新篇》成为天国之遗恨。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筚路褴褛,走过不少艰难曲折的道路。洪仁玕就是其中之一的杰出的代表。他所提出来的《资政新篇》——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革新的计划,不但早于洋务派和维新派,而且走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前面。点评太平天国著名的领袖,出版了较为著名的著作《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