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2月19日发生的大事件

清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医学堂

在127年前的今天,1893年12月19日(农历1893年11月12日),清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医学堂。1893年12月19日,清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医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医科专业学校。中国最早的公立医学堂是北洋医学堂,也叫天津军医学堂,其前身是188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北洋施医局创办的医学馆。该馆聘英国伦敦传教会医生马根济为医师,招收学生分甲、乙两种。甲种学制4年,乙种学制3年,这是中国举办西医教育之始。1893年12月,李鸿章委派法国军医梅尼在原“医学馆”的基础上创建北洋医学堂,并附设北洋医院,专门培养军医人才。地点在法租界海大道(今十七中学旁)。这是一座中国旧式民房建筑,由天津招商局总办朱其诏捐赠。学堂与医院皆为衙门式的古建筑,门楼高大、黑漆大门,各悬横匾一块,分别为“北洋医学堂”和“北洋医院”,二者均系李鸿章所写。有房屋180余间,后又添建78间。该学堂落成后,委派英国爱丁堡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士、粤人曲桂庭为监督。成立初期历届招生只限广东一省,录取学生的生活食宿均由校方无偿提供。天津地方名宿士人对只招广东一省学生群起抗议,争得比率名额,当地士子始得招考。1910年,该校教学人员有3名中国医生和2名外国医生。此时,该学堂更名为“北洋海军医学堂”,归海军部直辖,专门培养海军军医。19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专门学校令》,北洋海军医学堂于1913年改名为直隶医学专门学校,经亨咸任校长。1914年新建楼房及解剖室,医院门诊每日约400~500人次。民国初年,学校每两三年面向全国招生一次,每次最多30名,招生考试相当严格。录取新生除本地外,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直隶等地。1915年9月,直隶省利用停止招生的直隶高等师范学校部分经费和校舍,在保定重新建立了独立的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同年10月,天津原校址收归海军部管辖,改为“海军军医学校”,经费由海军部补给。校内设有预科及本科,修业年限,预科1年,本科4年。该校自开办至1930年3月止,学生毕业共16届、219人。该校毕业生在医务界多有建树。有任徐世昌大总统医官的屈老大夫,有在海军部医政处当校级医官的唐大夫,有在卫生部当司长的蔡鸿和当科长的景绍薪,有留校任教又从医的教师,还有不少自已开业的地方名医,如中华医院创始人张忠信等。该学校因经费不足于1930年停办,附属医院维持到1933年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