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是每次看到屈原的名字,就会想到杜十娘。
他们都是文化神话,都和水甚有渊源:一个怀石自沉,另一个怀宝自沉,而且,都是因为有人未能正确认识他们的价值。
但是,杜十娘的故事有某种使人不安的地方。
投水之前,杜十娘展示百宝箱中所有,并用对仗工整的漂亮文言,指责情人李甲对她“相信不深”:“妾椟中有玉,恨郎眼中无珠。”倘若李甲没有被这一系列事件搞得头晕目眩,他其实完全可以用同样的话回敬杜十娘。难道她不曾对他说:“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可是,纵观杜十娘行事,前前后后充满了遮掩。明明箧藏万金,却一定要李甲四处借贷为她赎身。她的百宝箱平时是锁着的,每次取钱之后,“仍将箱子下锁,亦不言箱中更有何物”。她告诉李甲,所有银两都来自“众姐妹”的临别馈赠,然而实际上那些是她的个人积蓄——和李甲经历相似的无数青年男子为她倾家荡产的结果。得知李甲要把她卖给盐商孙富,她连赞好计,晨起“用意修饰”,刻意不流露丝毫眷恋之情。
这四个字,“用意修饰”,可谓杜十娘一生断语。她哪里只是被褐怀玉?她简直是把玉重重地包裹起来!
她为什么要隐瞒?这个问题不妥当。我们应该问:为什么叙述者如此着意塑造与刻画杜十娘的隐瞒?
希求得到杜十娘的,是一个商人。李甲和他的约定是一笔生意交换。杜十娘自己也积极地参与了交换:她用美色交换钱财,并希望用这些钱财换得受人尊敬的社会的——除了那个原本无意于投资的朋友柳遇春。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