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发

[ 现代故事 ]

上山下乡那会儿,知青小王不会干农活,在一次劳动中,不小心被石头砸断了几根脚趾。伤好后,队长把他带到村里唯一的剃头匠刘师傅家里拜师学艺,让他学成后为村里人服务。

小王当时还不到二十岁,人聪明,学得又认真,三五个月就青出于蓝了。于是,他和师父划分了服务范围。一把剃刀、一把剪刀、一件剃头围脖,小王开了张。他嘴巴甜,能说会道,让他理完发,乡亲们心里比头上还舒坦。

其他村的人也明里暗里来找小王理发。小王年轻,手脚麻利,干活儿快,来者不拒。那些人过意不去,便常常塞几个鸡蛋、几条小鱼当理发费用。小王的伙食得到改善,人健壮起来,帅气起来,围着他转的年轻姑娘也多了起来。

正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刘师傅服务的人少,生产队给的工分就少了。刘师傅老脸挂不住,又不好明说,只能背地里叹气。

刘师傅的闺女小凤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照片,往小王手里一塞,把胸前又粗又黑的大麻花辫往后一甩,恶狠狠地说:“你给我做这个发型,做不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小王看一眼照片,照片中的女人穿着旗袍,刘海儿卷成好看的弧度,大波浪随意地披在肩上。小王又看了一眼小凤的蓝布褂子,说:“别卷了,你的麻花辫真的挺好看。”

小凤白了他一眼,说:“关你屁事,不会就明说!”

“这发型不适合你,这是小媳妇才做的发型。”小王只好说了实话。

“你!”十八岁的小凤瞬间红了脸,一跺脚,又丢下一个白眼,跑了。小王的目光被小凤背后晃荡的麻花辫牵出老远,好久也收不回来。

不久,农村包产到户。小王在村部拾掇出一间房,开起理发店。开店第一天,小王就把刘师傅接来,说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可刘师傅每天只给两三个老人剃个光头,其他的事,还是小王做。月底,小王仍然给刘师傅开几块钱工钱。来店里理发的乡亲们,都竖起拇指,夸小王厚道。

小王回了几趟城,店里的理发家什丰富起来,大波浪卷发也开始在乡村小媳妇们的头上荡漾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小凤每天来给父亲和小王做饭,做完了,自己不吃,只呆坐着发愣。

这天,小王正给一个小媳妇做卷发,又来一个急着剪头发的人。小王忙不过来,便看向小凤,眼里写满求助:“小凤,帮个忙。”小凤顿时发了慌:“我?我不会。”

小王笑了笑说:“卷发简单,我教你。”说完,他拿起一个卷发圈,将一缕头发缠绕进去,然后用一根橡皮筋固定,又挤几滴药水。

小凤站在旁边,看小王示范了几个,似乎也不难。小凤上手一试,竟也像模像样。从此,小王又多了个帮手。

半年后,小凤给一个小媳妇做完卷发,对小王说:“我也想做卷发。”小王又说了遍“小媳妇才做卷发”,话没说完,小凤“咔嚓”一声,剪掉了胸前长长的麻花辫。

小王抓起麻花辫,一脸的惋惜。小凤看着他,“扑哧”一声笑了,说:“真是个傻瓜!”小王这才回过神来,“嘿嘿”傻乐了半天,忙动手帮小凤做卷发。

结婚那天,小凤披着大波浪的卷发,再戴上一朵大红花,鹅蛋脸娇艳如花。站在她身边的小王,也同样笑成了一朵花。村里其他做卷发的小媳妇不满意了,都说小王偏心,给小凤做的卷发十里八乡最好看。

小王只管咧着嘴笑,也不争辩,心里却惦记着,珍藏在樟木箱子里的麻花辫,又得抽空洗洗、晒晒了。

补充纠错
上一篇: 开棺疑云
下一篇: 小花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