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才会与你同生共死。难道仅凭征伐就可以征服人心吗?”
曹操听后深以为然,他定睛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袁涣,便拜他为沛南部都尉。
曹操当众挨批却不生气,是因为袁涣是一个值得人另眼相看的人。当初吕布败亡,曹操接受吕布手下的人投降,连颍川大族陈群父子谒见时,都行跪拜大礼,以求关照,而袁涣只是一个长揖,便傲然而立。曹操又听说了袁涣的另一个故事,不由得有些肃然起敬。
袁涣原在袁术手下做事,在阜陵之战时成了吕布的阶下囚。吕布在徐州打败了刘备,还不解气,命令袁涣写信辱骂他一番,不料遭到袁涣的严词拒绝。怒火中烧的吕布拔出宝剑,架在袁涣的脖子上,威胁道:“如果你依照我的命令写信辱骂刘备,我就放你一条生路,否则你就死于我的刀剑之下。”
袁涣毫无惧色,平静地回答说:“我听说世上只有以德行使人感到羞愧,从未有谩骂而使人受辱的。假如刘备有君子风度,接到您的辱骂信后,会非常鄙视将军的行为;倘若他属小人之辈,也会像您那样,回敬一封辱骂您的信,那样招致耻辱的是我们而不是刘备。况且我以往曾侍奉刘备,他有恩于我,我不愿写信辱骂他。您让我写信骂他,就像我现在跟随将军,一旦离去,别人命我写信辱骂将军一样,很不妥当。还望将军三思。”吕布虽为一介武夫,但道理还是懂的,袁涣的一番高论让吕布撤回了手中的宝剑。
袁涣不肯辱骂刘备,原因非常简单,刘备任豫州刺史时曾举荐他为茂才(即秀才)。按照东汉时的传统,被州郡保荐的孝廉、秀才,即使其后任职朝廷,不管官当得多大,都是过去保荐他的州郡国长官的“故吏”。所以,袁涣对刘备是以师礼相待的。
有一次,曹操和袁涣的堂弟袁敏议论起这件事,曹操问道:“袁涣勇敢时是什么样,胆怯时又是什么样?”袁敏说:“袁涣给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非常柔和。但是到关乎名节的时候,在危难关头,其勇气就连战国时的勇士孟贲和夏育都未必有。”曹公听罢很是敬佩。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下下邳城,高兴之余,下令给手下的将领们分金银财宝。将领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带着大小车辆进城。这些人中,只有沛南部都尉袁涣与众不同,他也带着车来了,但并没有加入争抢的队伍,而是前往藏书阁。他指挥人一摞摞地往车上搬书,足足装了几百册。之后,又带着车到仓库,装满了粮食。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放着那么多值钱的东西不要,为什么只拿些没用的书和粮食呢?”袁涣回答:“拿书是因为自己喜欢,口粮是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物资,所以我只拿这两样。”
后来袁涣的官越做越大,得到的赏赐也越来越多,可他从来都是平静淡泊的模样,赏赐的财物根本没往家拿过,都是随手转送给了别人,自己更是不置产业,不攒家财。
那些看到领导就不由自主地弯腰鞠躬、露出谄媚微笑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敬畏领导本人,而是害怕得罪领导后失去官位和财富。袁涣的勇气来自没有私欲,难怪曹操说:“一个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的人,还会畏惧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