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士嫖妓不上床:只求谈感情

[ 历史故事 ]

中国古代有许多妓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所结交的多为文人雅士,那么在两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微妙而特殊的关系,即文人狎妓,往往不是为了发泄肉欲,而主要是为了满足某些精神生活需要。一些道学先生咒骂妓女是有伤风化的“下贱之人”,而在一些比较开明的文人雅士眼中,她们却是“红粉知己”,志同道合,诗歌唱和,乐而忘返。

  在中国古代,去嫖娼的大致有三种人:一是没有妻妾或远离妻妾在外,性欲得不到发泄,那么就去妓院发泄一下,他们和妓女的关系主要就是“上床”。二是虽有娇妻美妾,但感到不满足,在性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要去妓院“尝鲜”,感到“家花哪有野花香”。明人江盈科在《雪涛小说》中所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正是这种心理的写照。拥有三宫六院、万千嫔妃的皇帝,有些也要微服出宫嫖妓,主要也是出自这种心理。三是一些文人雅士具有较高的精神生活需要,他们虽拥有妻妾,满足性欲、生儿育女都没有问题,但由于是包办婚姻或政治婚姻,双方缺乏共同兴趣和共同语言(像宋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那样的夫妻真是少有),于是他们就渴望和某些异性建立一种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关系,而这只有去妓院才能做到。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男子除妓院外,没有和除自己妻妾之外的女子自由交往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文人雅士狎妓的主要目的就不是“上床”了。

  当然,以上情况只发生在高级妓女中间,而多数中、下等妓女遭受着性压迫与性剥削,被人们蹂躏、虐待、贩卖甚至任意杀害,过着非人的生活,充满了血和泪。

  不过,即使是高级妓女,日子也并不好过。她们总是感到身世飘零,身份低贱,十分自卑。唐代有一首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十分深刻地描写了妓女内心的苦楚: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因此,妓女们最盼望的就是落籍从良,从而终身有靠。唐代的江淮名妓徐月英写过一首《叙怀》诗,充分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

  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这就是说,她宁可粗茶淡饭地做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也不愿在妓院中锦衣玉食,日逐笙歌。南宋绍兴年间,全州司户单符郎见官妓杨玉哭泣而问曰:“汝今鲜衣美食,时为爱重,有何不足耶?”杨玉回答说:“妾为女子,愿为有家。若嫁小民,布裙短衾,啜菽饮水,亦是良妇。今在此迎新送故,是何情绪!”

  中国现代社会也有卖淫现象,而且颇为蔓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曾取缔卖淫业,并见显著成效,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又死灰复燃了。这是因为,卖淫业的产生有其经济、文化、社会的原因,如果这些根源未予铲除,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解决不了的。

  中国现代的妓女与历史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都是暗娼,因为政府是严格禁止卖淫的;二是自愿者多,而旧社会的妓女大都是被迫的。

  卖淫业的存在与发展要具备以下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什么都能换钱,道德、良心、权力都可以换钱,青春、身体也可以换钱。

  .一些年轻女子相对贫穷,她们想过富裕、舒适的生活,又没有本事去挣钱,就只好出卖身体了。

  .西方有个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传统社会中男子视女子为玩物的观念如果不能消除,强奸现象是不可能消除的。”同理,如果这种观念不消除,嫖妓现象也是不可能消除的。

  .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不够,男性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未能在婚姻范围得到满足。

  卖淫这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定要消除的,但是,如果要彻底消除它,应该不断地创造一些良好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条件,它取决于一个社会高度文明的发展。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