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一个为唐朝“续命”上百年的契丹人

[ 历史故事 ]

恐怖的安史之乱,堪称险些灭绝华夏文明的大灾难。那么,谁是把大唐天下从这场恐怖的灾难里拯救出来的头号功臣?

历代史学家一致认为,他不但是名将如云的大唐王朝中少有的可与孙膑、吴起、韩信相媲美的顶级军事家,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他就是唐朝最闪亮的将星、浴血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席英雄——李光弼!

一、

李光弼,唐中宗景龙二年(708)生于辽东(今辽宁省东部和南部)一个契丹家族。这个家族世代效忠大唐,父亲李楷洛更病故在抗击吐蕃的前线,在忠烈家风熏陶下长大的李光弼,武艺精,性子沉稳,还酷爱读《汉书》。后来,李光弼入伍从军,是出名的老实人,从来不主动攀高枝,多年来一直认认真真打仗,吃过不少苦头。

38岁那年,李光弼遇上了影响他一辈子的贵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他非常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必居我位”。于是,王忠嗣大力栽培,手把手带着李光弼一起打了不少硬仗。

对李光弼产生震撼影响的,是这位老上级的悲情命运:唐玄宗的心态越来越捉摸不定,竟命王忠嗣去打一场铁定伤亡惨重且毫无战略价值的战役——石堡城之战,坚持原则的王忠嗣愤然硬怼,他认为石堡城地势太险要,即使硬攻拿下来,也会死数万人,希望厉兵秣马,观察时机再攻取之。很快,不听话的王忠嗣被贬,没有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

后来,李光弼问王忠嗣,为什么要违背皇帝的意愿,拒绝攻打石堡城?得到了王忠嗣一句闪耀千年的男儿强音:“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这般慷慨回答,令李光弼铭记了一生。

李光弼47岁那年,也就是天宝十四载(755),多年“不作不死”的唐王朝终于招来了惊天国难——安史之乱。

危急时刻,李光弼站了出来,被火线提拔成河东节度使,率领万余人组成的部队慨然向安史叛军的老窝——河北地区进发。李光弼此时要面对的,是他戎马生涯里的一生之敌、叛军的二号人物史思明,对方不但奸,还能打,还带领着凶悍的骑兵军团,这简直是一场不可能赢的仗。

但没想到李光弼一出手,就是个大惊喜:先以常山为钓饵设套,夜袭带打埋伏,把史思明一顿暴揍。然后各种奇招迭出,明明兵力少得很,却不按套路出牌,今天一个埋伏明天一个突击,竟是怎么打怎么赢。

等到和战友郭子仪一会师,手里有了十万兵马,李光弼立刻就放了大招,一场嘉山血战,和安史叛军主力硬碰硬,斩掉对方四万人马,还差一点儿俘虏了史思明。

这场胜利的价值有多大?以当时李光弼给唐玄宗的奏折说,只要朝廷守住潼关,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北上范阳,就能稳稳地抄掉安史叛军的老巢。可惜想法很美满,现实很骨感,接下来的事情就证明了:安史国难最大的考验,不是打仗凶残成性的安史叛军,而是长期“不作不死”的大唐王朝。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