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u ěr huán
药材名称 | 猴耳环 |
药材拼音 | hóu ěr huán |
药材别名 | 围涎树、蛟龙木、三不正 |
英文名称 | 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药用部分 | 豆科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带叶茎枝。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乔木。小枝有棱角,密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2回羽状复叶,叶柄具4棱,羽片3~8对,通常4~5对,每对羽片着生处的叶轴上有1枚腺体,最下部的羽片有小叶3~6片,最顶部的羽片有小叶10~12对或更多;小叶革质,斜菱形,最顶部的小叶最大,两面被褐柔毛,近无柄。花白色或淡黄色,数朵组成小型头状花序,多个头状花序再作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式排列;萼钟形,褐色柔毛;花冠中部以下合生,裂片匙形;雄蕊多数。荚果2回或3回旋卷。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野丛林中。分布于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割取带叶茎枝,晾干或晒干。 |
药材性状 | 茎枝圆柱形,幼嫩小枝有纵棱,略呈方柱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木质,坚实,断面木部黄白色,小枝中央有棕色的髓。叶互生,略皱缩,展平后呈2回羽状复叶,羽片3~8 对,有的达11对;小叶近菱形,顶端的小叶较大,越向下越细;叶面深绿色至棕黄色,略有光泽,叶背色较浅;中叶薄革质,近无柄,极易脱落。嫩枝及叶柄被褐棕色短茸毛。气无,味微涩。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微苦、涩。归脾经、胃经、肝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去湿敛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6~9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搽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咽喉肿痛、胃脘痛、湿热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烂脚、疮痈疖肿。 |
药理研究 | 枝叶治风湿、跌打烫伤。猴耳环早在明代就被医药学家李时珍收录在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经古籍考证,《陆川本草》中提到猴耳环叶可消炎生肌,治烫伤、溃疡。 |
化学成分 |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现代临床用治慢性胃炎、溃疡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猴耳环、金银花、连翘、薄荷:清热解毒、利咽降火,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猴耳环、薄荷、石膏、连翘:清热解毒、消炎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猴耳环、枇杷叶、杏仁、桔梗:润肺止咳、清热解毒,适用于咳嗽、咳痰等症状。 猴耳环、菊花、连翘、黄连: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冒等症状。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