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ì méng huā
药材名称 | 密蒙花 |
药材拼音 | mì méng huā |
药材别名 | 老蒙花、水锦花、羊春条、黄饭花、蒙花珠、糯米花 |
英文名称 | butterflybush flower |
功效分类 | 清热泻火药 |
药用部分 | 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蕾及其花序。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小枝略有4棱,密被棕黄色绒毛。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有小齿,上面被细星状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至棕黄色星状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5~12厘米,花序及花密被灰白色叉状分枝茸毛;花小,花萼钟形,4裂;花冠淡紫色至白色,略带黄色,筒状。长1~1.2厘米,直径2~3毫米,先端4裂;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上位,2室,顶端被茸毛。蒴果卵形,2瓣裂,花萼、花冠宿存,种子多数,细小,具翅。花期2~4月,果期5~8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坡、丘陵地、河边、林边灌丛中。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 |
采收加工 |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
药材性状 | 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长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0.1厘米,直径0.1~0.2厘米;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4枚,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
性味归经 | 性微寒,味甘。归肝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养肝泻火、明目退翳。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
药理研究 |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密蒙花可降低小肠及皮肤毛细管的通透性,对细胞毒素有抑制作用;抗炎;解痉;利尿;促进胆汁分泌;缓解肠痉挛,促进胆汁分泌及胆道平滑肌松弛,其解痛效力为罂粟碱的75%,并有利尿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密蒙花苷、醉鱼草苷、洋丁香酚苷、密蒙花苷A、密蒙花苷B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目胞湿烂,浸淫多泪:密蒙花9克,白术6克,葳蕤15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眼翳障:密蒙花、黄柏根(洗,锉)各30克。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临卧熟水下,或煎饧汤下。(《圣济总录》密蒙花丸) ③治一切目病,因积视久,专睛著视,有劳目睛,以致昏胀,肿痛不明者:密蒙花15克,甘菊花6克,麦门冬(去心)24克,当归身4.5克,玉竹12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肝虚,视力减退:密蒙花12克,枸杞12克,菊花12克,生地黄12克,楮实子12克,木瓜6克,秦皮6克。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四川中药志》1982年) ⑤治百日咳:密蒙花兑米汤油、蜂蜜或糖蒸吃。也可将密蒙花塞入去盖去心之宝珠梨中加蜂蜜蒸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夜盲:密蒙花15克,青葙子15克,草决明12克。各为细末,放猪肝内煮热后焙干,加车前子、乌贼骨、夜明砂各9克。共为细末,早晚各服9克,开水送服,连服3剂。(《甘肃中医验方集锦》)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