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ǔ dù téng
药材名称 | 扭肚藤 |
药材拼音 | niǔ dù téng |
药材别名 | 白花茶、假素馨、猪肚勒 |
英文名称 | Bellow vine |
功效分类 | 清热燥湿药 |
药用部分 | 木犀科植物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s) Wud.的嫩茎及叶。 |
(动)植物形态 | 缠绕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黄褐色茸毛。单叶对生,膜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锐尖,基部近圆形或微心形,两面有柔毛或除下面叶脉外近无毛。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花白色,微香;花萼有柔毛,裂片8枚,线形,比萼筒长2倍以上;花冠筒裂片8枚,矩圆状条形,锐尖。浆果球状,直径6~7毫米,成熟时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丘陵地和山地的灌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
药材性状 | 茎呈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5毫米;表面绿棕色或淡褐色,粗枝光滑,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有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叶对生,具叶柄,叶片卵状披针形,绿褐色,稍有光泽,基部浑圆,略呈心形,全缘,质脆易碎。 |
性味归经 | 味微苦,性凉。归胃经、大肠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或捣敷。主治湿热泻痢、食滞脘胀、风湿热痹、瘰疬、疮疥。 |
药理研究 | 抗高血压作用:扭肚藤被广泛研究其降血压作用。研究发现,扭肚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扭抱藤碱能够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和抗氧化作用,起到降低血管张力、扩张血管和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抗炎作用:扭肚藤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研究发现,扭肚藤中的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具有抗炎作用。 镇静安神作用:扭肚藤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镇静安神。研究显示,扭肚藤提取物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能够延长睡眠时间、增加非快速眼动睡眠比例,并减少清醒次数。 抗氧化作用:扭肚藤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如儿茶酚类、单宁类和黄酮类等。这些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
化学成分 | 本品含断环烯醚苷类化合物。 |
使用禁忌 | 孕妇禁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湿热腹痛:扭肚藤五钱,阮生龙五钱,乌臼树三钱,红救主三钱,七枝莲三钱,独脚柑三钱,槐花米三钱。水煎服。 ②治四肢麻痹肿痛:假素馨适量,与猪蹄煎汤服。 ③治鼠疬:白花茶叶、老鼠柏。二味共炖酒内服,其渣外敷。 ④治牙骹蛇(牙骹附近患淋巴管炎,很快令牙关不能开合):扭肚藤叶五钱,不七草五钱.水瓜叶五钱,白菊花五钱。捣烂取水服,药渣加三黄散敷患处。 ⑤治乳疮:扭肚藤一两,赶狗章二钱。水煎服。 ⑥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晒干研末密封,适量内服或外用。(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