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yuán qiàn
药材名称 | 假芫茜 |
药材拼音 | jiǎ yuán qiàn |
药材别名 | 野芫荽、刺芹、香信、番香茜、香菜 |
英文名称 | Foetid Eryngo Herb |
功效分类 | 辛温解表药 |
药用部分 | 伞形科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的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有特殊香气。基生叶革质,倒披针形,基部渐狭而呈一阔而扁平的柄,边缘有硬骨质和刺状锯齿,羽状脉达锯齿尖端呈硬刺;茎生叶短而硬,3~5裂或不分裂,疏生尖刺。花葶直立,粗壮,2歧分枝;头状花序极短,生于茎之分叉处;总苞片5~6,叶状,边缘疏生尖刺;小苞片线形;小花多数,白色或淡绿色。双悬球形或卵形,有球形茶色小凸瘤。 |
产地分布 | 生于林边、路旁、山坡、旷野的肥沃、湿润土地上。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拔取全草,抖净泥沙,晒干。 |
药材性状 | 主根粗短,圆锥形,须根众多,灰褐色。基生叶8~12片,皱缩,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黄绿色,基部渐窄而成一扁平叶柄,边缘有硬骨质和刺状齿,羽状脉达锯齿尖端成硬刺。花茎自植株中央伸出,粗壮,中部以上分为2枝,并带有披针形的短叶,顶端尖锐,边缘3~5裂或不分裂,具疏而锐利的齿。有残留多数小花,呈头状花序聚生于花茎的分叉处,易脱落,残留萼片尖硬刺手。双悬果极细,呈卵形,表面具微细的棕色瘤状小点;全株香气较浓,味辛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
功效作用 | 疏风解表、芳香健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外感风寒咳嗽、食滞脘胀纳差。外用治跌打肿痛。 |
药理研究 | 抗氧化作用:假芫茜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抗炎作用:研究显示,假芫茜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这种抗炎作用可能与假芫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有关。 抗菌作用:假芫茜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假芫茜中的化合物可以抑制一些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一些研究表明,假芫茜中的化合物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这些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
化学成分 |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等。以下是假芫茜中一些重要的化学成分: 挥发油:假芫茜中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包括薄荷醇(menthol)、薄荷酮(menthone)和薄荷烯醇(menthofuran)等。这些挥发油赋予假芫茜独特的香味和药理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假芫茜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岩黄酮(luteolin)、岩黄酮-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酚类化合物:假芫茜中富含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catechins)和咖啡酸(caffeic acid)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活性。 多酚类化合物:假芫茜中含有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原芫茜素(rosmarinic acid)、儿茶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假芫茜茶:将干燥的假芫茜叶用开水冲泡,沏成茶饮用。假芫茜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伤疼痛等症状。 假芫茜药酒:将干燥的假芫茜叶浸泡在白酒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饮用。假芫茜药酒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假芫茜外敷:将鲜假芫茜叶捣烂,敷于患处,可缓解疼痛和肿胀。假芫茜外敷适用于扭伤、淤血等外伤症状。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