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qǐ shí
药材名称 | 阳起石 |
药材拼音 | yáng qǐ shí |
药材别名 | 白石、羊起石、石生、阳石、起阳石 |
英文名称 | actinolite |
功效分类 | 补阳药 |
药用部分 | 硅酸盐类角闪石族矿物透闪石Tremolite及其异种透闪石石棉的矿石。 |
(动)植物形态 | 阳起石是一种硅酸盐类矿物,其形态主要为长柱状、针状或毛发样。这种矿物通常呈现为不规则块状、扁长条状或短柱状,并且大小不一。阳起石的颜色可以从带浅绿色的灰色至暗绿色,具有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在断面上,可以看到其纤维状或细柱状的结构。总的来说,阳起石的形态特征是长柱状、针状或毛发样的晶体,以及不规则块状、扁长条状或短柱状的集合体。 |
产地分布 | 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常与滑石伴生。主产于湖北、河南、山西。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挖。挖采后去除泥土,杂石,选择浅灰白色或淡绿色的纤维状或长柱状集合体入药。 |
药材性状 | 长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扁长条块状或短柱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浅灰白色或淡绿色,常夹有青灰色、白色或与浅黄色夹杂成纵向相间的纹理,具丝绢样光泽。体较重,质较硬脆,有的略疏松。可折断,碎断面不整齐,纵面呈纤维状或细柱状,微具丝样光泽。气无,味淡。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咸。归肾经。 |
功效作用 | 温肾壮阳。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肾阳虚衰、腰膝冷痹、男子阳痿遗精、寒疝腹痛、女子宫冷不孕、崩漏,癥瘕。阴虚火旺者忌用;不宜久服。 |
药理研究 | 阳起石所含之矿物质,有能兴奋生殖功能的作用。 |
化学成分 | 阳起石主含碱式硅酸镁钙,并含少量锰、铝、钛、铬、镍等杂质。 |
使用禁忌 | 阴虚火旺者禁服,不宜久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劳伤虚损,下经衰竭,肾气不固,精溺遗失,脏腑自利,手足厥冷,或脉理如丝,形肉消脱,或恶闻食气,声嘶失音:阳起石(火煅通红)、附子(炮,去皮脐)、钟乳粉各等分。上为细末,和匀,用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饭送下,食前服。忌豉汁、羊血。(《局方》三建丹) ②治肾脏虚损,阳气萎弱:阳起石(酒煮半日)30克,白矾灰30克,钟乳粉30克,硫黄30克,龙脑30克,伏火硇砂30克,伏火砒霜15克。上药研如粉,用软粳米饭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温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圣惠方》阳起石丸) ③治阴痿,阴汗:阳起石(煅,为末),每服6克,盐酒下。(《普济方》) ④治妇人子脏虚冷,劳伤过度,风寒结搏,久不受胎,遂致绝子不产:阳起石(酒浸半日,细研)60克,吴茱萸(汤洗七遍,焙,微炒)0.9克,熟地黄30克,牛膝(去苗,酒浸,焙)、干姜(炮)、白术各0.9克。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或温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二服。若觉有妊即住服。(《局方》阳起石丸) ⑤治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变生他证:阳起石(火煅红,别研令极细)60克,鹿茸(去毛,醋炙)30克。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饮下。(《严氏济生方》阳起石丸) ⑥治丹毒:阳起石(烧,研末),新水调涂肿处。(《儒门事亲》阳起石散)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