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ù xián cǎo
药材名称 | 鹿衔草 |
药材拼音 | lù xián cǎo |
药材别名 | 鹿安茶、鹿含草、鹿蹄草、红肺筋草、圆叶鹿蹄草、破血丹、纸背金牛草、鹿寿茶 |
英文名称 | pyrola |
功效分类 | 祛风湿强筋骨药 |
药用部分 | 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 Andres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细长,匍匐或斜生,节上具三角形鳞叶,不定根纤维状,由节部长出,略分枝。叶于基部丛生;叶互生,相间极近,薄革质,圆形至卵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圆或近平截,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锯齿,边缘略向叶背反卷,下面常有白霜,有时带紫色。花葶由叶从中抽出,具3棱,中部有鳞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大,广钟形,花萼5深裂;花冠广钟形,花瓣5,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基部稍窄,白色或稍带粉红色;雄蕊10枚,雌蕊l枚,心皮5,子房上位,5室,胞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9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谷溪沟旁或林下阴湿处。产于东北、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杂质,晒至叶片较软时,堆置至叶片变紫褐色,晒干。也有直接晒干者,但质硬易碎。 |
药材性状 | 根茎细长。茎圆柱形或具纵棱,长10~30厘米。基生叶数片,长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8厘米,暗绿色或紫褐色,先端圆或稍尖,全缘或有稀疏的小锯齿,边缘略反卷,上表面有时沿脉具白色的斑纹,下表面有时具白粉。总状花序有花4~10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药基部有小角,顶孔开裂;花柱外露,有环状突起的柱头盘。蒴果扁球形,5纵裂,裂瓣边缘有蛛丝状毛。气微,味淡,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甘、苦。归肝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15克,研末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用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失眠、月经过多、吐血鼻衄、久咳劳嗽、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
药理研究 | 有抗炎、扩张心脑血管、增强心脏收缩力、降压、抑菌作用;50%水煎剂(1:20,0.15毫升)能提高E-玫瑰花结形成率,并能明显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能抑制胰岛素降解;水煎剂及有效成分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还有抗白血病和调节免疫功能。 |
化学成分 | 主含黄酮类、酚糖苷类成分,其他成分还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甲基氢醌、儿茶素、梅笠草素、单宁、糖、氢醌、鹿蹄草素、山柰酚-3-0-葡萄糖苷、Ⅳ_苯基-2-萘胺、伞形梅笠草素、高熊果酚苷、胡萝卜苷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孕妇忌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鹿衔草、白术各12克,泽泻9克。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肾虚腰痛,阳痿:鹿衔草30克,猪蹄一对。炖食。(《陕西中草药》) ③治肾虚五淋白浊:鹿衔草60克,水煎服。(《云南中医验方》) ④治肺结核咯血:鹿衔草、白及各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⑤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鹿衔草,苦丁茶各9克。水煎,经期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⑥治慢性肠炎,痢疾:鹿衔草15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⑦治过敏性皮炎,疮痈肿毒,虫蛇咬伤:鹿衔草适量,煎汤洗患处,每日2次。(《长白山植物药志》)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