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 sū zǐ
药材名称 | 紫苏子 |
药材拼音 | zǐ sū zǐ |
药材别名 | 苏子、黑苏子、铁苏子、任子 |
英文名称 | fructus perillae |
功效分类 | 润下药 |
药用部分 |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株高达90厘米。茎直立,具槽,绿色或带紫色,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突尖,叶缘在基部以上具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侧脉7~8对。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为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2~2.5毫米,2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外伸,前对雄蕊较长,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裂。小坚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产地分布 |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性状 | 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归肺经。 |
功效作用 |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
药理研究 | 抗癌。 |
化学成分 | 紫苏种子含蛋白质17%、油51.7%,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56.8%,亚油酸17.6%、甘油三亚油酸酯、α-亚麻酸、甘油三棕榈酸酯、左旋紫苏醛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喘:紫苏子3克,杏仁30克(去皮、尖),老年人加白蜜6克。共为末,大人每服9克,小儿每服3克,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②治久嗽失音:紫苏子60克,杏仁三十枚,诃子三枚,百药煎60克。为末,热酒调下3克。(《赤水玄珠》) ③治气结心胀喘急:紫苏子末9克,草豆蔻6克,萝卜子末(炒)9克,橘红末3克。每服3克,姜汤调下。(《心医集》) ④治大便不通:紫苏子(去皮研)、橘皮(洗)各60克,知母30克。上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乎搅。侯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十粒。(《全生指迷方》) ⑤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